老子他说看到第22章,讲曲则全: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曲则全,曲者,弯屈,有种观点叫,最近的距离其实并不是直线,说的就是其意。看着好像是直线距离最近,但直线里隐藏着无数的陷阱,想要到达目的地,就要避开那些坑,所有有时候,曲了,屈了,才能成全。枉则直也是要表达这层意思,枉,矫正,矫枉过正,行进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地调整,不断地矫正,才会直抵终点,又可以引申一层意思,就是变化,这世上唯有变化,才能不变的。
洼则盈,水往低处流,人虽有往高处走之意,但唯有放低身段,才能包容。书中引申出一个封狐文豹之皮者的典故。晋文公称霸后,有人献上一张狐裘。这可不是普通的狐裘,是来自于修行了七八百年,已然成精的狐狸,可结果也难逃一劫,逃不过人类的魔爪,被人抓了,剥了皮,制成了裘。普通的狐裘,在当时可能达官贵人也能享用,可这样一张稀世珍宝的狐裘,唯有献上春秋霸主才能体现价值。晋文公收到狐裘后,不由感叹,封狐、文豹何罪哉,其皮之罪也。此狐已然成精,数百年的道行,只是因为稀有珍贵,只是因为皮毛漂亮,就被人类抓了剥皮,早知如此,还要这皮毛何用?
老子中的另一个典故,表达的也有这层意思。路口的大树,如若长得葱郁挺拔,必然是空心的。这是什么道理?人来人往之间,大家都明白其中的价值,木匠们自然也知。如果这是一棵良木,早就遭遇砍伐,做成了家具,根本活不到长成大树的那一天。有用,无用,是非,难辨。在本段中包含的一句,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无用,不争,才能存活,活下来,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少则得,多则惑,书中讲的故事,值得我们现代人思考。有一富商,家财万贯,但是并不快乐,需要整天精打细算,看到隔壁一堆做豆腐的老夫妻,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说有笑,穷开心,十分羡慕。羡慕之后有了嫉妒有了恨,不想让邻居再这样穷开心下去,于是从墙上丢了一块大元宝过去,这下就热闹了,天降横财,轮到做豆腐的老夫妻烦恼起来,一下子有了那么多钱,又怕人知道,又怕贼惦记,还得想着钱怎么花呢,是买房子,还是股票,如何保值升值,如何跑赢通货膨胀。本来每天的欢声笑语没有了,变得鬼鬼祟祟,还不如之前的穷开心过得逍遥。
之前在写雷布斯第二集中,也提到了身边的一对夫妻,双职工,本应安居乐业,过得潇洒,到头来男人心态有问题,女人神经出问题,女儿成绩并不好,经不住左右攀比,送出国学习,去哪国,学什么,学完了还回不回来,徒增很多烦恼,纵然每天开着宝马X3进出,禁不住的眉头紧锁,两鬓斑白。今天看老子他说,原来,用老子的话语来理解,就是多则惑。
经历了2000多年的进化,可能还退步了?可能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