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图
网络上有份材料,总结小学所有古诗的,用思维导图梳理下,如图:

如图,总共有67古诗,唐朝最多,24个诗人,共贡献了42首,超过60%。特别是李白,一个人搞了7首,超过整个的10%了。
宋朝第二,11个诗人,贡献了18首,占到26%。其中苏轼也很厉害,一个人贡献了4首,跟杜甫一样,比王维、白居易、杜牧这些大牛都多一首。
元朝就1首王冕的《墨梅》入选,明朝也于谦的1首《石灰吟》入选。
清朝有3首,郑板桥(应该写郑燮的,这才是名,板桥是号。),袁枚,和高鼎。高鼎的《村居》很熟悉,只是不熟悉诗人本身,也不知道是清朝的。
更早一点的古诗,只选了两首,1首汉乐府《江南》,1首北朝民歌《敕勒歌》,都是极其经典的古诗。
2.分图

图中的唐多,就是有多首诗歌入选的唐朝诗人,一共有8个,都是大牛。
我不会背诵的,都呈现出来,用红色标示,抽空都背起来,以后教孩子用。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之所以分为唐多,唐2,唐3等等分支,主要是考虑到思维导图的平衡和美观,仅此而已。

王翰写的凉州词,我二叔最喜欢,小时候见他练习毛笔字,常常写这首: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端的是豪情万丈呀!
李峤的《风》写的很生动,感觉看视频一样,画面感十足: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胡能令这首诗不熟悉,写小朋友垂钓的,非常生动: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罗隐的这首诗也不熟悉,记录下: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翁卷是永嘉四灵之一,也是乐清人,老乡。据说《乡村四月》,写的就是乐清白石一带的风景,所以特别黑体标示一下。特别是最后两个字插田,那是典型的乐清白石一带的方言呀,好亲切!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材料里写的是儿童放学归来早,我印象中以前背的是儿童散学归来早,清朝估计没有放学的说法,可能是整理的人搞错了。
3.总图(有诗名)

把诗名也列出来,可能对于复习更有帮助。
把这张打印出来,检验一下小朋友,会的过了,不会的多背几遍,这部分就不容易丢分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