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德在题为“一个非道德心理学家的态度”一文中,为这种相对论观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作者在结论中提出,“每一项道德评价都是从过去的情感体验中衍生而来的情感病态的产物——强烈的矛盾冲突”,而且,非道德精神病学者“将以道德学家在精神病学上和心理进化的分类上的冲动和理智方法,取代道德标准、价值和判断”。然后,作者在叙述中陷入了观点的混乱,“非道德进化心理学家不具有关于任何事物正确或错误的绝对或永恒准则”,于是,似乎只有科学才是“绝对和永恒”的问题。
斯洛德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略有不同,前者认为,道德本质上是一种与人的生来即存的恶相对抗的反应形式。他提出,孩子的性追求倾向直接向着双亲的异性一方;结果导致他对双亲同性一方的憎恨,于是,在他的早期情境(奥狄浦斯情结)中,敌对、恐惧、犯罪感便必然产生了。这一理论是“原罪”概念的世俗化。弗洛伊德推论道,因为这些乱伦和凶恶的冲动是人之本性的组成部分,人不得不发展伦理规范以使社会生活具有可能性。在原始的禁忌制度、及后来非原始的伦理制度中,人建立了社会行为的规范,以便保护个人和群体免遭这些冲动的危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