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31日晨间导读三词锦囊:信任、打开和接纳
信任有很多面,对于自己的信任、对于他人的信任、他人对于我们的信任。
在《个人形成论》——如何创造一种助益性的关系中第一点就讲到了信任。值得信懒并不是严格的前后一致,而是做到可靠真实。不管正在体验的情感或态度是什么,意识和态度都应该与之配合,做统一的、完整的人,做真正的自己。这种现实被人体会为值得信赖。
船长提到的信懒自己,我想到的是不要怀疑自己经历的一切,相信自己在实践中思考的力量、行动的力量、觉察的力量。相信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没有人可以凌驾于你的意志,如果你有坚定的意志,那么就成为坚定的内控者。
打开,打开自己的心扉,才能打开他人的心扉。
在《个人形成论》-我是这样的一个人当中,罗杰斯对此有所描述:在与他人的关系当中试图一种带着面具的方式行事,维持一种与内心体验不同的表面东西,毫无帮助,毫无效果。当与他人建立一种建设性关系时,这种面具不能对他人有所帮助。
总体来说是自我防御,只有把自己盔甲卸下才能与他人产生能力的互动。
接纳,接纳自己的真实存在,才能有所变化,才能超越自己现有的存在样式。
接纳真实的自己,人际关系也随即变得真实,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才变得真实自然、不断成长、流畅变化。
这三点原则是相处的三项基本原则,接纳也意味着接受他人与自己不同,视角不同、理解他人与自己不同,不怀有对错执念,没有二元对立的思维执念。
【寻找孩子情绪与行为背后的需求】
从心理学认知情绪
【定义】情绪,在认知框架中对外在世界事物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在事物与个人需求之间的反应,是以个人需求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系统先于理智系统而成的。(说俗点就是感性大于理性)
因为我对于情绪有着对错之分,所以讨厌自己坏情绪,然而情绪只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应,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之分。
情绪仿佛信号灯,每种情绪都有价值。
通过对情绪定义来看,情绪是对认知过程中对外在事物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在事物于个人需求的反应。由此可见情绪体现了个人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当需求得到满足时就产生积极情绪,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坏情绪。
每一种不好情绪的背后都有一个未被满足的需求,积极观察孩子情绪与行为背后的需求,孩子的情绪只是一个指引。我想船长的这几天课程虽然说是与育儿有关,讲解与孩子相处的逻辑,其实一方面也对我们成人之间的相处做出一定指导。
此处注意情绪与需求的关系,关注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说出孩子的感受,引导他说出需求,理解、倾听、接纳。此处也与第一课串联起来,正因为我们与孩子观察世界的眼睛不同,情绪、感受自然不同。
【感悟】
所以这些理论是相同的也是有着必然联系的,接纳自己、接纳他人、正是因为打开自己,也意识到他人与我们不一样,也就没有那么多对错观了,有的人可能承认相处可以做到上述这些,可是一旦对于孩子立马换了套模式,就像探测器一样,关注孩子的问题、让自己焦虑,看到孩子不好情绪火冒三丈,还有一点是你认为他是你的一部分,理所应当的听你的,由你操控,可是你想想曾经的你是否也很厌烦父母对于你的一些操控、管制、与负面评价?如果你有这种经历,请停止对于孩子的操控,我们做到积极关注、接纳就好。孩子虽然有我们生,我们养,但他是个独立的个体,不是我们依附品。
【推动行动、寻找资源】
4月1日的晨间导读,船长讲到了关于学习的概念,我将之记录在此。
【1】过去我们的学习都是基于记忆和理解,对于应用、分析、评论与创造部分很少。
此次学习,学会分析过程与结果,在过程中将之前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此次学习不是专注于理论而是付诸实践、反馈。这也是学习真正的路径。
【2】学习,围绕目标。我们手里书籍、以及其他都是工具、是我们到达彼岸的木筏。重点是我们如何达成学习目标。
【3】学习要推动行动,这也是行船以来,船长经常提到的,将所学运用于实践,没有体验支撑的学习不牢固的。将知识转变成行动、能力才是我们学习的初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