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如果遇到的任何问题,解决不了,先问问:是不是因为大数据的数据量不够。
这话有道理的,我们要经常用这个思路来解决问题。
其实这个思维绝大多数人都不接受。最大的误解就是:某些数据看不懂,觉得看了没用,所以拒绝大数据。
绝大多数人都会因为在海量的数据面前,因为遇到了一些看不懂的数据,所以放弃。
所有你不懂的数据,并不能否认大数据的作用。大数据的关键就是大。
到现在为止,我们人类其实不明白大脑是如何工作的,我们也不明白“思考”的底层原理是什么。
大脑里绝大多数点子,都是莫名其妙地跑出来的。我完全不知道这些点子是怎么来的。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就是脑子里必须有足够多的东西。
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会了说话,都说中文是天下最复杂的语言。但当我们是小孩子的时候,我们绝对不知道那些字是什么意思。我们竟然能学会用汉语。
这里的关键就是,我们的大脑接受到了“大数据”,海量的汉语数据经过我们的眼睛和耳朵输入进了大脑。大脑就靠这些数据,莫名其妙地让我们学会了用汉语。学英语也是如此。
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写文章是一个脑力劳动,但我自己的经验是,写作就是一个体力劳动。
能写出文章的根本原因就是多读。为了能写出文章,最好读两小时书。其实很多东西,我也没读懂,至少是当时没读懂。但读的多了,拿起键盘就能写。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事,你完全不知道大脑发生了什么。
我感觉,任何脑力劳动都是往大脑里输入足够多的历史数据,然后大脑就会有一个神奇的,我们现在还不能理解的算法,处理这些数据后,就能训练出来个合格的脑力劳动从业者。
卖油翁,能徒手从一个很小的瓶口灌油,这是什么原因?唯手熟尔。卖猪肉的,一刀下去,说几两肉就是几两,和秤一样准。卖油和卖猪肉是体力劳动吧,但能把这活干的和秤一样准,这就是脑力的结果了。
我们现在不知道大脑的工作原理,脑力劳动现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往大脑里塞大数据,尽可能多的塞,然后让它莫名其妙地产生结果。
阻碍我们利用大数据思维来训练自己另一个原因就是懒。
我们总想找更高效的方法。在找过一圈方法后,你回过头来会发现,最傻叉的大数据思维——才是真正高效的。
利用大数据思维可以做很多事。
怎么快速认识一个行业?用google搜索该行业的关键字,然后把前五屏信息全读完。
怎么选键盘?找一篇约500字的文章,有汉字,有英文,有数字,有符号。然后去电脑城,试用一下所有的键盘,打这500字。
怎么快速读完一本书?从第一个字按顺序读到最后一个字。
怎么学习写作?多读,多写。
怎么掌握软件?office/ Photoshop /premier /AU/blender,找一些博主,把里面的案例全照着做一遍。(这些软件我都是这样学会的)
怎样教育好孩子?每种方法都试试。我试过市面上你听过的每个主流方法。不过,最后我发现,泡爸的天性教育是个方法,同时也是一个大数据。泡爸记录了每种不同教育方法在不同人身上产生不同效果,从而得出正确的教育方法。泡爸天性教育,也许是你看不懂的大数据,但想解决问题,就要有勇气去纳入足够的大数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