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陈和小志于同年十一月分配到我们单位,由于刚毕业不久,同为九零后的他们在工作上可谓是热情满满,每天像打了鸡血似的,干什么都有劲头,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他们都会不约而同的报名参加,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这些过来人已经司空见惯了。年轻人嘛,总会想在工作上施展自己的理想抱负。
不久学校组织大家观摩了一位优秀教师m的公开课,课后两为年轻后生对这位老师的各种膜拜……
接着在新教师个人公开课上,两位新人的不同表现,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小志完全在模仿m老师的上课套路,而且有板有眼;而小陈呢,虽然在课堂环节上与m老师相差无异,但是在问题处理,以及环节过渡上采取了幽默诙谐的方式,赢得了学生一阵阵喝彩……
同样的环境同时步入课堂一样的学习机会,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结果?小志想要成为像m一样的名师所以就走了捷径~一味的模仿,可是他没有考虑到,m老师教授的学生与他自己所面对的学生不属于同一年龄段,因此有些套路是行不通的;小陈get到了m老师的优势,结合自身的性格特点再加上对学生的了解,很容易就跟孩子们产生了共鸣。
其实作为老师的我们也经常这样问自己:为什么一样的老师教,同样的学,同样的作业,一样的试卷,你的成绩总是不见提高呢?
也许有人会说学习好的人天资高,真的是这样吗?
常言“吃一堑长一智”,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从自身和他人的经验中去体悟、学习。最后运用起来,又发现经验有时有用,有时候又和实际背道而驰,不知道何去何从。
参考书目:《经验的疆界》[美] 詹姆斯·马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