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与其平淡过七夕,不如来甘肃这里乞巧!

与其平淡过七夕,不如来甘肃这里乞巧!

作者: 看见兰州 | 来源:发表于2017-08-31 11:27 被阅读0次

    七夕

    对于很多人,这是个重要的日子

    比如:

    刚开学却要迎来开学考试;

    出门约会却遇上了台风;

    没有对象却在不停地签收礼物,

    因为有对象的要过节,礼物还得有个人来收;

    吃了一把爷爷奶奶的狗粮,因为这个七夕,是爷爷奶奶金婚纪念日

    ……

    但其实,莎小妹并不难过

    因为这个节日,原本就是一个人的节日

     

    西和乞巧——中国女儿节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改为阳历7月7日)。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少女节”、“女儿节”?

    对, 七月初七,少女节!

     

    在古代,七夕节又被叫做女儿节,这一天,未出嫁的少女们可以穿着新衣服大方地与姐妹们聚会、玩耍。但在平时,少女们是不可以随便出去的,就算是过年的时候,单身女子也未必能自由地出去玩耍。所以,这一天要算是古代单身女子最自由开心的一天了。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关于七夕那个美丽的传说

     

    据说七夕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天上的织女星和牵牛星情投意合

    但是

    天条律令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

    于是善于织布的织女星坐在织布机旁便无心织绢

    只是一心一意地想着银河对岸的牵牛星

    王母可怜他们,但又碍于天规

    遂将牵牛星打下凡间

    只允许织女、牵牛两星每年七月初七这天见一次面

    这也是七夕演变成现在中国情人节的一个缘由

     

     

    七夕乞巧,原本祈求的并非爱情

    众所周知在古代

    女子是需要嫁为人妇、相夫教子的

    不少女子又以善于织绢的织女作为榜样

    于是

    七月初七这天

    女子们便向织女祭祀

    祈求自己心灵手巧

    这也是“乞巧”名称的由来之处

     

     

    七夕背后,还有穿越历史同源同根的乞巧文化

    乞巧文化之后还有个美丽迷人的甘肃·西和

     

    乞巧文化起源并流传于陇南市西和、礼县一带

    属于秦人遗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从《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到古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到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再到林杰《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七夕悲情之后

    更温暖的是乞巧文化

    西和乞巧节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显著的地域特点的汉族传统节日。在建国后的一段时期内,这一风俗曾一度中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得以恢复。乞巧起源于先秦,形成于汉代,是一种集信仰、音乐、歌舞等为一体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西和乞巧传承悠久,礼节繁杂,此俗与秦人祖先祭祀崇拜活动有关,相沿成习,形成固定完整的乞巧仪式。2007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已将西和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迄今,西和乞巧节已举办九届。

     

    关于西和乞巧文化,地方志曾这样记载

    乾隆三十九年,《西和县志·岁时纪》中说:“七月七日,夕,人家室女陈瓜果,拜献织女星以七巧。”

     

    民国三十六年,《重修西和县志·民族卷》中说:“七月七日,儿女设香案,陈瓜果,拜织女星以祈(乞)巧,是夕于灯下折豆芽置水碗中,察影卜巧拙。”

     

    仪式感,是人类表达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所以,节日的存在显得分外重要

    西和乞巧节的存在正是如此

    从搭巧、迎巧、祭巧、唱巧、跳麻姐姐

    到拜巧、祈神迎水、针线卜巧、巧饭会餐、照瓣十巧、送巧

    整个乞巧节异常隆重

     

    留存大量的乞巧唱词、曲谱、舞蹈

    把远古的农耕文明上升为仪式

    展示纺织、服饰、道具

    祈求织女—巧娘娘

    把女子最美好的期盼渗透其中

    没有复杂的方式去表现自己的审美

    便用这样最直接的方式

    古老恢宏之后

    历史文化长远留存

     

     

    从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晚上开始

    一直持续到七月初七晚上

    时间长达七天八夜

    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民俗活动之一

    歌舞相伴,祭祀巧娘

    活动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

    民俗程式保留之完整,在全国绝无仅有

     

    除了乞巧文化

    西和县还是个迷人的地方

    如果要做一个比喻

    那么美丽的西和应是一个世外桃源

     

    “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

    神鱼人不见,福地语真传。

    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

    何当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杜甫由陇入蜀经过西和,不想走了

    他想留在西和,不想回老家河南,也不想去长安上班

     

    此欲何为?

     

    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的西和县

    自先秦时便有历史可记载

    位于西和县城南50公里处的

    仇池山传说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

    神话传说中刑天葬首之地

    而位于西和县城以西姜席镇的晚霞湖

    便是郦道元《水经注·漾水》所称的建安水

    在2014年,这里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

     

     

    除此之外

    西和县的气候湿润、四季分明

    域内有汉水和、漾水河八条河流经过

    存有亚热带、温带、寒带树木1000多种

    大鲵(娃娃鱼)、红腹锦鸡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在内的野生动物300多种

    也难怪

    除了杜子美,苏东坡也曾梦回这里

    他说:
    “梦中仇池千仞岩,便欲揽我青霞幨。

    且须还家与妇计,我本归路连西南。

     

    你是不是从来不知道

    一个七夕

    竟然是个这么有故事的中国节

     


     

    话题征集

    #今天的七夕,你们都是怎么过的?#


     

    *喜欢我们,就关注“看见兰州”吧。莎小妹期待,与你一起,看见兰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其平淡过七夕,不如来甘肃这里乞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hqq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