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告别》读书笔记
书本里描述的疗养院,和我印象中的,不太一样。
可能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更崇尚独立和自由,所以书里所描述的老人,对疗养院都是极其厌恶的。
因为只要一进入疗养院,他们便失去了自由。
他们没有私人空间,和室友生活在同一间屋子,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规定的事情。
他们觉得自己像一个犯人,被人看管,失去尊严。
我在大一的时候,因为某个同学组织的活动,去过一次“老人院”。
他们是住在一栋三四层楼高的集体宿舍里,院墙把这栋楼围了起来。这栋楼坐落在乡间田野里,但是通了公路。
院子是水泥地,天晴的时候,摆几张桌子,他们可以围着桌子坐着聊天。一楼是活动室,二三楼应该是宿舍,记忆中房间里安置的是两张床。
这座院子里住着的老人并不是很多,吃饭的时候,炒几个大锅菜,端上桌,大家围着桌子一起吃饭。
没有针对于特殊疾病人群的(如糖尿病、高血压)特殊饮食,不过他们的饭菜都很清淡,我个人的感受是适合任何人群。
大部分老人都很满意在这里的生活,他们互相成为朋友,互相陪伴,倾吐心事,分享经历。
他们并不是被看管在这里,虽然有院墙,但是他们能自由出入,他们只是换了住所生活。只是在这里,照顾他们饮食起居的不是他们的后辈,而是别人。
或许我去的是老人院,而不是具有医疗性质的疗养院,所以亲身感受和书里描述的大相径庭。
说不定,我们国家的疗养院,也是书里描述的那个样子。
我也曾想过,如果我老了之后,我要如何安顿自己的晚年。
我也想过,如果我的女儿长大成家了之后,她需要我去帮助她,那我就去,如果她不需要,那我宁愿自己独自生活。
我是个绝不要成为别人拖累的人,所以当我老了,无法自食其力的时候,我也会选择去这种老人院。
我从来就不是个喜欢和一大群人待在一起的人。
书中金句摘抄:
当我们年老、体弱、不能照顾自己的时候,是什么使生活值得过下去?
如果有机会,年轻人喜欢结识新朋友,而不是跟兄弟姊妹待在一起;老年人则刚好相反。研究发现,年龄大了以后,人们交往的人减少,交往对象主要是家人和老朋友。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存在上,而不是放在做事上;关注当下,而不是未来。
这种行为变化是被强加于老年人的,并不真正反映他们内心真正的愿望。他们缩小活动范围,是因为身体和认知衰退的限制阻碍了他们追求曾经有过的目标,或者由于世界仅仅因为他们老了就阻止了他们的追求。他们不是反抗,而是接受--或者,用更令人伤感的说法,他们妥协了。
我们如何使用时间可能取决于我们觉得自己还有多少时间。当你年轻、身体健康的时候,你相信自己会长生不老,从不担心失去自己的任何能力,周围的一切都在提示你“一切皆有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