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正能量燕儿,每天分享正能量。
有人说:“人不要太任性,因为你是活给未来的你。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你。”判断一个人成熟与否,就看他是否懂得控制情绪,是否感情用事。当周围的人都偏离理性,做了情理上不该做的事时,他却懂得自制而不为;当旁人负面情绪泛滥,不及时去做情理上该做的事时,他却能冷静处理,有条不紊地应对。
在今天的社会中,提起“任性”一词,大多数人却抱着追捧褒扬的态度。公众媒体对于“任性‘小公举’”“有钱任性”等流行词的热捧,让任性仿佛变成了真性情的代名词。
很多年轻人沉湎于这场“任性亚文化”的狂欢中,将感情用事当成理所当然的个性表达,将缺乏修养的言行举止视为坦率自然的真情流露,路因此越走越偏,最后更是自毁前程。
比如说,有些年轻人在公众场合挑起激烈的争斗,不仅给治安造成麻烦,更给前途留下了阴影;有的人因为过往的仇怨,竟无视法律、法规的尊严,最终赔上了宝贵的年华……
而太过任性,在职场中最常见的表现莫过于眼高手低,一言不合就辞职。有个朋友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资深HR,一次聚会中他感叹地说:“如今的‘95后’求职、辞职都太任性了。”
比如说,被上司批评了几句,一言不合就摔门而去,辞职申请还未通过,工作还未交接,接替的人员还未到岗,说不来就不来了,令人头疼;有的年轻人动不动就玩失踪,一声招呼都不打,电话也不接,大家还以为出了什么意外。招聘阶段出现的“幺蛾子”更多,比如明明谈好了入职时间,最后人不来了也不通知一声;还有办好入职手续说失联就失联的……
朋友的吐槽我深有感慨,见过太多的年轻人拿任性当挡箭牌,白白浪费了机遇,蹉跎了青春。其实,职场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大,待久了就会发现兜兜转转到处都会遇到熟人。如果我们因为任性导致自己在职场上名声败坏,只会毁掉今后的职业发展。
有篇文章说,人的心理功能可以随着人生境遇的改变而改变,且划分为多种不同人格。有两种人格互相映衬,特别突出:自律型人格和随意型人格。区别在于:前者睿智而理性,从不受困于自己的情绪;后者却骄纵任性,任由感情支配自己的行为。
《都挺好》中的二哥苏明成便是典型的“随意型人格”。这部剧热播的时候,苏明成时不时被挂在热搜榜上,还牵扯出一堆有关“妈宝男”的话题。我也和大多网友们一样,总是吐槽:“这个人真是毫不讲理,任性又懒惰,一点儿都没当哥哥的样子……”
苏明成人到中年,骨子里却仍旧任性得像个小孩儿一样。妻子朱丽工作的会计师事务所去苏明玉公司查账,为了维护公司利益,苏明玉点出朱丽身为她的亲属却未避嫌的事实,导致朱丽差点儿失去工作;苏明成为了替妻子“报仇”,将妹妹明玉暴打成重伤住院。
事后纵然苏明玉放过了苏明成,使其避免了一场牢狱之灾,苏明成却不懂得反省,反而钻进了情绪的死胡同。他嫉妒苏明玉有钱,便也想通过投资迅速赚钱,于是冲动地卖掉车子,筹措资金。没想到投资受骗,他在与朱丽争执不休之下,狠狠地扇了她一巴掌。最后朱丽毅然跟苏明成离婚,一无所有的他又被公司扫地出门,一夜间前途尽毁。
失控的人生是可怕的。心中若无自律的意识,做任何事情都依赖于主观思考和判断,习惯以个人的喜好和感情来行事,而不去考虑其后果,所以才会频频陷入困局之中。
可一个高度自律的人能清晰地认识到任性的危害,他们懂得运用理智来规避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他们更知道,再骄傲再任性,也要有足够的才华支撑。没有独当一面的本事,却任由情绪膨胀,迟早会被无情的现实打回原形。
在拿回情绪的主动权前,我也曾是个感情用事的人。看了多本心理学书籍后发现,想要突破负面情绪的控制,就必须对自己的情绪有深刻的认识,并果断拉开情绪与自身的分界线。只因太过饱满强烈的负面情绪,足以吞没我们的理智和思维。
其次,在情绪发生的当下,努力去感受它。当克制不住的时候,尽量调整呼吸,聆听来自内心的声音:“是发脾气一时痛快重要,还是前途尽毁痛苦一世重要?你一定不希望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吧?”让这种情绪冷静下来,才有时间去唤回我们的理智和意志力。
每当情感冲动难以自抑的时候,耳边总会响起这样一句话:“已经是成年人了,不要活得太任性。”而越成长越明白,自律,是绵延一生的自修课。靠着这份自律,我们便能将自身性格中的“倒刺”一一拔除,变得越来越理智优秀,人生的路也将越走越平坦。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