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很看重的一个栏目,写别人的瑜伽故事。在跟瑜伽练习者的交谈过程中,我仿佛对他们的经历感同身受,我的瑜伽体验似乎也丰富起来。多希望这些瑜伽故事能被更多人看到,只是我的影响力尚浅,我曾想过把这些故事投稿到其他自媒体平台,岂料人家不感冒。好吧。只能靠自己,慢慢打磨笔锋,写出更精彩的故事。
这次总结了6篇文章,时间战线拉得有点长,我甚至已经想不起第21个故事是何时发布的。新的一年,要调整,争取每个月能出品一个故事,外加n篇小文章。尽管我每次跟练习者只聊1个多小时,但他们能谈出很多惊喜,若是揉在一篇文章中,难免有点重点不突出,我在写作时,就会分拆成一篇主文章与n篇小文章。如此这般,还能交叉引流,深得我意。
不难发现,这波文章中大部分是阿汤练习者,谁让我对阿汤情有独钟,自然会把资源倾斜到我熟悉的领域。当然,遇到其他流派的瑜伽练习者,我也会敞开胸怀,接受大家的分享。
有时,我觉得练习瑜伽,就像在攀爬一座高山,不同的瑜伽流派就是不同的爬山路线,各有各的美,但终点都是山顶。我不会只固守着一条线路,默认其他线路的风景不够美,相反,我很好奇其他线路上会遭遇什么。所以,跟其他流派的瑜伽练习者交流,能让我大开眼界。
即便是同一条爬山路线,不同季节,不同时段攀爬时,沿路看到的风景也是不尽相同的。这就好比同为阿汤练习者,我们走的是同一条路,但每个人看到的风景也会迥然不同,那么听别人分享他的练习经历与感悟,也能让我有醍醐灌顶的顿悟,很神奇。
下面,一起来回顾这次的6篇故事,并感谢主人公们的分享,他们是邹杰老师、Claire、Janna、玉冰、na和Vicky。
阿斯汤加瑜伽授权老师是怎样炼成的!
“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不行,事实上,不是身体不行,是大脑告诉我不行。如果我们足够相信自己的老师并把心交托出去,很多时候可能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把最大的潜能发挥出来。这也是放下‘我’的一个过程,属于修行的一部分,我们放下了恐惧,放下了对自己原本固有印象的执着。”——邹杰老师
95后海归浅谈,“瑜伽更像是一种身体和心灵双重的修行。”
“瑜伽更像是一种身体和心灵双重的修行。一开始我接触瑜伽,想修炼自己的身体,让自己更瘦一点,更好看一点,身体更美一点。接触多了,我想要修炼自己的心灵,逐步地转变自己,让自己更平和一点,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更体贴,更包容。”——Claire
一位热爱健身的小姐姐为何投奔了阿斯汤加瑜伽?
“就好像我每天练习阿汤,每天的身体状态都不一样,也许今天这个体式我能做到,明天这个体式我又做不到了,但无论怎样,每天都是我,做不到又怎样,我都要去接受这种情况。”——Janna
90后爱旅行的小姑娘,接触悉瓦南达瑜伽后,重塑了人生观!
“瑜伽是其中的一种途径,有些人选择基督教,有些人选择佛教,有些人会用艺术,有些人会用做饭去修行,说白了,就是一个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让自己活得更明白的过程。”——玉冰
每天清晨在拜日式里相见,这是瑜伽人才懂的浪漫!
“瑜伽是我生命的转折点。现在,瑜伽无法给我带来任何收入,我却因为瑜伽放弃了原先大部分的收入,但我一点都不觉得有损失。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不是钱,心灵更重要。如果我的心量够大,我失去的东西一定会以其他方式,满足我的日常生活所需。所以,让自己的心定下来最重要,我修的就是这颗心。”——na
在教室进修2年后,瑜伽圈拼命三娘的深入后弯更舒服了!
“瑜伽练习若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练习者对身体那种量变到质变的感觉不会那么强烈,因为练习者对觉知的持续性不够,身体记忆的持续性也不够。”——Vicky
最后,我想在此呼吁,欢迎各位瑜伽练习者多多分享自己的瑜伽练习感受与感悟。纵然做个体式拍照片或拍视频,很炫酷,能收获一波赞与好评,但那样的做法有点单调,无法更好地展现照片或视频背后的故事。这时,唯有语言是最独一无二,直击人心的利器。
分享这事,没有好与坏,对与错,优与劣,即便是第一次走进瑜伽馆,只要是用心练习,全心体验,就能讲出那时最真切的感受,更何况是拥有多年练习经验的练习者与老师了。不要让经验成为束缚我们的茧蛹,也不要让身份成了某种包袱,只要是真诚分享,大家就一定能感受得到,那便足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