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923397/c11a21eaf65aa7a3.jpg)
NPD(自恋型人格障碍)通常会建立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网络进行围猎。在这个围猎圈中,NPD会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并控制周围的人进行吸血,并且为NPD提供社会拥护和信誉证明。
NPD的围猎圈通常包括5个角色
一、核心:NPD本人
他们幻想自己是高高在上的王,热衷于塑造完美形象,通过谎言和控制,打压和PUA,建立核心和领导地位,处于共生圈的绝对高位,不断地从他人那里获得赞美、关注和依赖,掠夺精神和物质供养。
NPD患者在人际关系中的表现:控制欲强、表演性人格、自大傲慢、剥削他人、缺乏共情、情绪不稳定、多偶等特征。
二、 飞猴:NPD的忠实追随者和帮凶,仆人和爪牙
1、飞猴一词的来源
来源于《绿野仙踪》,听命于女巫对他人施行伤害的爪牙,即虐待代理人(abuse by proxy)。
2、飞猴的作用
飞猴会无条件支持、帮助NPD巩固权力地位,执行NPD的意愿,维护NPD人设,甚至不管对错和道德观,让NPD获得利益或者便利;
飞猴会收集信息,筛选脆弱和有价值的血包潜在者,并通过散布言论等,进行洗脑和舆论控制,精神虐待和操纵血包。
遇到要逃跑的血包,飞猴会软硬兼施,甚至霸凌打压血包进行控制;
他们会伪装成贴心善良、忠诚可靠的形象,但实则参与对血包的压榨和奴役,飞猴与NPD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关系模式。
3、飞猴的心理动机:
追求主体感和认同:飞猴的内心匮乏,通过追随NPD,获得一种肯定感,增强自己的主体感。
慕强心理:飞猴自身能力较弱,对高位者有崇拜和渴望,从而接近NPD期待获得关注和重用。
上位者的权力:飞猴把贬低他人视作一种力量的象征,希望通过协助NPD作恶,打压、摧毁他人获得上位者的身份,同时无需承担任何后果,从而体验权力的掌控感和成就感。
获得实际利益:飞猴”与NPD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利益共生关系,“飞猴”通过协助NPD迫害和剥削他人,从中获得精神满足和利益回报。
三、血包
处于共生圈的底端,扮演着被NPD利用的角色,他们会被NPD情感上或物质上剥削,自愿或被迫的为NPD和飞猴提供精神和物质养料。
四、NPD的养育者:长辈或父母
他们是NPD的制造者和操控者,为NPD站台,对NPD极致地包容甚至溺爱,合理化NPD的错误行为,混淆是非黑白,让受害者继续承受NPD的精神虐待和操控,同时也是受益方,吸取NPD的养分。
五、NPD的上位者
NPD对于权力地位和财富近乎病态的渴望,致力于结识更有权势的朋友,在上位者的圈子里,扮演的是飞猴或血包,将血包的养料供养给更高阶的NPD,获得虚假的“成就感”。
在这种NPD自己打造的光环里,NPD对自己的价值完全失去了客观判断,被高阶NPD欺骗或操纵,从事一些风险很高的投资或者事业,从而一败涂地。
NPD生态圈的运转:
由于内心的匮乏,对关系极度依赖,NPD无法独处和自我供能,他们为了维持自我价值感和掌控感,会不断寻求和驯化新的“飞猴”和“血包”或强化对现有“血包”的控制和吸血。
飞猴为了得到NPD的重视,会不断寻找和控制血包,血包被吸食完后就会被抛弃,或者转化成飞猴成为帮凶。
部分飞猴在NPD的情感虐待下,逐渐失去自我和决策能力,成为NPD的傀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