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胡兰成传》大陆版后记

《胡兰成传》大陆版后记

作者: 步仁章 | 来源:发表于2014-05-30 22:19 被阅读137次

所谓“大陆版”,因为在前有过一个非大陆版版本。2007年10月,此书以《胡兰成传》(原为《真实胡兰成》)名,由台湾文化自由出版社出版,在海外发行。

所谓大陆版“后记”,因为全书完成后我写过一个“后记”,简单交代了写作情况,还写过一个“序言”,简单说明了此书的撰写意义。

不过,无论“序言”还是“后记”,台湾版本都没有用,或所写内容已经过时,或是已在网上发表?不过,出版者也没有征求我的意见。

出版者倒是向我提议,是否找什么专家写序?我谢绝了。我的书,如果有序,都是自己写的。他人的书,如果不是作者自己所写,我一般也不看——惟有如蔡元培在鲁迅逝世后所出全集写的那一类序除外。他人写序,除了商业性包你好货的推销外,我看不出有什么其他意义,其中最有可说的导师为弟子写,也只相当于向江湖各方打招呼拜码头,至于其他那就更等而下之无须闻问了。“专家”?如果所写可以由“专家”已有的著作涵盖包容,那此书就完全多余,如果所写是一本有实质意义的书,那作者就是这个范围这个主题的专家。有无专家作序何干?我倒是知道一位胡兰成专家,有关胡兰成生平资料他搜集得最多、最完全,可他不是出版者所想要的可广招徕的那类专家。

自己写的没用,专家写序谢绝,台湾版《胡兰成传》就这样赤条条现身了。

书出版后,有读者问著书情况以及其他,转来的信和所提问题我无法一一答复。事隔五六年,以前写的后记现在看看确乎已不够用,许多情况需要补充说明,所以,借这次大陆出版机会,再写个后记完整交代一下。

有些内容,以前写的“后记”(2004年3月)和随后(2005年10月)写的“(为网上发布所写)缘起和过程”中已有提及,在此就直接引用了。

 

“前年(2003)秋天,一位在北京的年轻的做书朋友要求我们写一本胡兰成的书。这位朋友做书已有若干年了,据我和他合作的经验看,他做书的一个门径就是跟风,市面上时行什么书,他马上跟做什么书。这次也不例外,其时胡兰成《今生今世》刚上市,另一本也行将上市,他估计将要或已经形成‘胡热’,所以想紧追其后,也做一本‘胡书’。

做一本什么书?他心里只有一个模糊影子,说出来就更难成形了。最初与他接洽的是上海另一个朋友,两人经过一番讨论,就算定下了。主要是编,其次是写,编从胡兰成书中、张爱玲书中编,从评胡评张的文章书籍中编,写呢,就是评价和议论,无须说,其中胡兰成与张爱玲婚恋为重头戏。北京唯一的要求就是:快!三个月,最好两个月完稿交出。

上海这位朋友找我一起合作,为宽我心,特提出优惠条件,写由他写,我只须读,然后编。从哪儿读?就从《张迷客厅》读起。说来惭愧,我虽然十多年前即上网,直到此时才知道有这样一个好去处。可我眼花缭乱刚开始读,就想起计划的不可行,编,是要涉及版权问题的,《张迷客厅》不计较,胡家后人会不计较?电话再联系北京朋友,原来有规定引用他人文字不能超过多少多少。这就必须修改原先计划了,直接取胡书张书编不可能,只能改编为写。

事情到此,我本可退出,可发现已无处可退。一是北京稿酬(3000元定金)已打到了我的卡上,我的观念,朋友间交易,付了钱就等于合同签字,不能再反悔。二,更坏的是,合作的上海朋友要出国开会,一去不知几时回,他全身而退。‘全’的意思,从计划酝酿直到出走约半个月时间,他确实一个字没写。他怕我绝望,临走之前特介绍北方来上海的一位女性张迷,替代他继续与我合作。接谈之下,我大体了解了她的兴趣所在,知道自己也无法指望,这一类只专注于张胡婚恋的张迷文字是我最害怕看的了。我不能扫兴,邀她专写张胡一段(为此,给了她600元),可最后写来的文字,真对不起,几万字我只用了一句,看看无谓,还是删去了。

最后就剩我一个撂在了岸上,写什么呢?我差不多读完了胡兰成所有文字,似有所思所想,于是决定写一本评传类小书。反正有《今生今世》在前,再不济也可按图索骥写点评吧。

从原本杂凑编写到全部自写,北京朋友应该是满意的,他唯一不满意的就是我的成书速度,可三个月完成十五万字,在我是做不到的,非不为也,实不能也。我有自己的吃饭职业,不是纯粹写家。再说,我还有自己的文字底线,对得起读者,若不能保证对得起读者,也总要对得起自己。

于是,尽管北京朋友追迫不已,尽管到三个月时限,他表示了直率无忌的不满,我仍然只能一章一章来。直到他已对我失去信心和兴趣、电话渐远渐稀之时,我才终于交卷。算算时间,差不多正巧半年。”

    这是“(为网上发布所写)缘起和过程”中的一段文字,交代写这本书的最初驱动和写作过程。

 

“首先声明,此书是‘急就章’。

从酝酿到完稿,其间只有半年时间。虽然不是全无积累新起炉灶,但半年时间写一本人物传记,无论如何是过于匆忙的。

不过,自问偷懒和敷衍了事是没有的,不说上穷下尽,也是尽可能地收罗了各种材料和记述,单是研读胡兰成的著述就花了不少时间,还有其他的历史文献资料和记述,还有对胡兰成其人其文的评价,而且,材料的发现和评价的深入几乎是‘日日新、又日新’的,如著名的《张迷客厅》。这是需要特别提到的。

重要的还有选择、鉴别和辩正,他人的记述和评价需要,胡兰成自己的记述尤为需要。本书某些章节由于缺乏坚实的材料未及展开,只算是提出了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开采挖掘,这当然不必在我。至于对胡兰成其人其文的评价,限于体例,书中只能是随处点评和议论,为尊重前此的研究,大体符合己意的也就转来引用了。胡兰成著述多且驳杂,似应有一本或多本专题研究来以正视听,这当然更不必在我了。”

这是原来“后记”中的一段文字,说明我的写作态度。

有朋友在外夸我,说我怎样怎样神速,三个月就拿出了一本人物传记。三个月是不确的,正如前引文字中所言,我日夜赶工,前后共写了半年。我怕朋友的夸奖和夸张给人以轻率随意之误会,故特此在“后记”中说明。

 

再接着引,“(为网上发布所写)缘起和过程”的后面一段是交代以后的出版过程:

“北京朋友将书送给一个南方出版社,反映不错,他颇为高兴地转告我,我有点出乎意料。出版社进展神速,不几日通过内审,即往上报,却卡住了。据说自北京出了《往事并不如烟》和《中国农民调查》后,出版方面全线告紧,这也是北京朋友往南方走的道理。出版社估计,等这阵风过去后就会松动。可从春到夏,去秋过冬,一个循环下来,上面仍然无消息。为何不试试其他出版社呢?朋友告我,这一出版社地处最南,也是最开放的,如果它不得出,其他社就更无法可想了。我将信将疑,今年(2005)年初,自己找了出版社朋友,可得到的遭遇基本相似,这才定心,知道事情是必得耽搁一段时日的了。”

我自己找的出版社是云南出版社,先将书稿发给云南社朋友,也同样,朋友读后反映不错,立即进入程序,可往上报审时同样被卡住了。卡住的理由朋友没细说,我也没细问,反正我们都知道,无论海南云南,理由总是差不多或完全相同的。

 

书已写成,却不得出,怎么办呢?

我想到了网络,想到了网上论坛《张迷客厅》。

再引“(为网上发布所写)缘起和过程”的最后一段文字,可知《胡兰成传》在网上发布的过程:

“好在还有‘客厅’,承蒙论坛主编慷慨,同意我将此书发布于此,我很高兴。

或问:为何早不如此呢?希望不要按照上面所写次序推断,以为出版无着以后的退而求其次,不是这样的,若这样想,既看错了我,也是对《客厅》的冒犯。

按照我的理想,最好是写一章,在《客厅》发一章,以便征求各位专家的意见。可我不能那么做,北京朋友不让,他甚至于不让人知道他在做胡兰成的书,不唯此书如此,其他书也同样。这是他们做书这一行的规矩,书的选题不可泄露。我与他是朋友,可在具体写书过程中,更主要是委托加工关系,我不处于主动地位,尤其在领取了加工费后,就更不能将书在网上发布了。我自己联系出版社,那是在他出版无望之后才尝试的。

也因为这层关系,此书写成至今已一年多,我不曾在书稿上改易一个字,很简单,产品已经出版社检验通过。若加以改动,再审通不过责任谁负?

此书写成至今一年又半,北京朋友已无兴趣再加理会,我在网上公布不会对他造成任何妨碍,不但无害反或有利,或许哪个出版商通过网络对书有兴趣且有法道出版,也是说不定的。”

网络上发布,也不太顺利。

我征得《张迷客厅》版主的同意,准备按次序一章章发上《客厅》,可发了两章就发生障碍,我不知是技术问题还是管理问题。既然按次序、整章节难以发上,我就不按次序,先发了“李士群之死”一章,我也不讲究整章整节,又发了一两篇根据书稿写的单文如解说《金锁记》七巧人物原型的文章。

也就在此前后,《客厅》另一版主“查理”与我联系,与我讨论胡兰成并征求同意发布全文,我就将全部书稿发他,由他处理。“查理”以后另创论坛《胡兰成吧》,将书稿按章节次序发布到了他的《胡吧》。我上过几次,似乎《胡吧》仅刊布了书稿一半,未刊布全文,我不知这一保留是否查理为我以后出书所作的周到考虑。

 

    在此,我借机向读者郑重推荐网上论坛《张迷客厅》和《胡兰成吧》,并向这两个论坛的版主以及参与其中的众多网友表示我的敬佩和我的感激。

这两个论坛版主的敬业和专业,他们的热心与热诚,他们花费无数时间和精力和大量财力物力,上天下地四处求索,数年时间日夜不息、不稍懈怠,这是什么精神?至少是绝大多数专业人员比不上、无法比的吧?须知,他们这是业余且不计任何实际报酬地在工作!当然,这里还有众多网友的积极参与,即便是只观不做、只问不答的网友,他们的捧场与热场,对于论坛也是个不小的功劳。也就是在如此版主带领和如此网友跟随下,他们终于成就了一项了不起的事业,建成了拥有浩瀚丰盈、巨细无遗的资料和史料、成果和半成品以及无数研究线索的《张迷客厅》和《胡兰成吧》。了不起还在于,其“材料的发现和评价的深入几乎是‘日日新、又日新’的”,始终在持续不断地发展壮大之中;了不起还在于,无论是《客厅》还是《胡吧》,没有门槛,不设限制,任何人任何时候均可长驱直入,选其所欲选,读其所愿读,写其所想写,真正体现了学术公器、学术为公和互联网天下一家的伟大理想!

我个人要感激的是,如若没有《张迷客厅》和《胡兰成吧》,《胡兰成传》难以成书,即便成书也绝不成样。具体而言,所有的胡兰成著作文章包括《今生今世》、《山河岁月》,我都是从《客厅》、《胡吧》下载阅读的——顺带言之,大陆出的《今生今世》不堪卒读,其删节之多之混乱,简直是出版的耻辱。我写作的不少材料也来自《客厅》和《胡吧》,如胡兰成与唐君毅的通信;查找材料许多也是由那里得到线索或启发,如《客厅》版主夜晚发见的夏承焘日记中有关胡兰成的记述。为了表示我的感激,我在以前写的序言和后记中都特地作了说明,书稿中也尽可能使用我在《客厅》、《胡吧》里看到的材料,即便这些材料不是在两处首先出现也罢,如江弱水的评价和另一位不知名作者评价胡兰成学问的两段话,他们所言,在我看来或有过有不足,只能说“大体符合己意”,但为了尊重,也就不另写而直接引用了。

 

    接下来,我想向读者隆重推荐一位真正的胡兰成专家——查理。

查理是音译名,在《张迷客厅》和《胡兰成吧》则以charliechan出现,想必《客厅》、《胡吧》的客人都不会陌生。查理的中文名字告过我,但我未征求他的意见,不便在此随便公开,仍以查理名之。

    查理原是《张迷客厅》版主之一,《客厅》时代即以发布胡兰成资料而知名,以后另行创立《胡兰成吧》即成为《胡吧》版主而一主至今。根据查理在信中告我的情况,他很早就注意胡兰成,留心胡的资料的收集,迄今为止,手头已积存各种资料几百件,多为第一手资料且有不少是稀有稀见资料,正如我在信中的夸赞:他的收藏之富冠天下。收藏之外,查理还整理,整理之后,还上网,公之于众,共享于同好之间。文字输入,文件和图片扫描,这些工作的其繁其累,是我所难以想象的,但查理也就这么数年如一日地做了且做得极其完美和完全。收藏整理之余则是研究,田野调查和案头研究,查理的田野调查做得细而微,台湾与胡兰成有过接触的,他似乎都有过直接间接的访问,大陆这面,就我所知,他曾跨海来过南京采访胡兰成儿子。案头研究呢?查理对胡兰成各类著作文章的研读和各方面思想的梳理,其功夫和功力所达到的深度,从他给网友随手开列的一些问题即可窥出。但,只差最后一口气,就是著书立说。这就要说到我与查理的通信联系了。

    正如前面所交代的,我往《张迷客厅》发书稿时接到了查理来信,一是要求发我的书,二是讨论胡兰成,指出他不同意我书中所写的若干点。在网上论坛即他以后所办《胡兰成吧》发我的书,我无条件同意,而且声明,以后若想转载我其他文字,无须再征求我的意见,我相信他。关于胡兰成的不同意见,我根据他信中所提各点,按照我的理解如实一一给予回答。如实,就是不讲客套,这在查理看来,显然有点不客气,因此有点不高兴。抱歉,我没有征求查理同意,也不能将信引在这里。

    很清楚,我和他对于胡兰成的理解有差距,他对于胡兰成评价甚高,私心热爱,推崇备至。但尽管有差距,在我看来,也不是不可接近,这也就是我以后邀请他共同著书的原由。

长话短说,以后我们又断断续续联系了两年,2007年,当台湾有意要出此书时,我将查理介绍给出版人,让他们在台北就近联络。我向查理说明:我有其他事要做、其他东西要写,不可能将兴趣长久停驻于胡兰成,既然书在台湾出,我就请他就我的书修改补充完善,我不再过问,书成之后就算是两人合作。没想到,这封托付信查理却没收到或没及时收到。当然,即使收到和及时收到,查理也不一定同意我的提议,还有,出版人也不一定会同意。出版人与查理倒是联系上了,也见了面,可对此书的出版似乎无甚影响。就这样,书,还是按我原来写的面目于2007年10月在台湾出版了。

眼下,我的《胡兰成传》前半部分仍然在《胡吧》上挂着,我看到了查理在后面的跟贴,尽责地提醒读者,此书中多有猜测和臆想。我没有就此作出反应,一则查理没有具体指出书中哪些是猜测和臆想,再则,一本书十数万言数十万言,能避免猜测和臆想么?

查理至今仍未见出手,最近台湾确是出了本胡兰成传,可惜不是他写的。在此,我只能祝愿,查理在自己所收集的最完备最丰厚的资料基础上,以沉潜涵永多年的扎实研究,尽早拿出一本或多本有关胡兰成的研究著作。

 

    台湾版《胡兰成传》出版过程较为匆促,出版主持者先在台湾后到美国,编辑在台湾,我在大陆,三地之间全靠电话电子信箱联系。我只是配合,提供图片资料,写个自我介绍,还有就是校对文字。台湾是繁体字本,可个别字是不能用繁简转换软件一点了事的。还有就是个别名词,编辑仔细,按照台湾习惯作了改换,可有的改换是不必要的。

    虽然做得匆忙,但书做得还是极为认真的,错别字极少,封面版面设计也不差,唯一缺憾就是没有序言、后记,说明一下此书的写作过程。在我个人还有一个不满意之处,就是第九章“李士群之死”删去了近五千字,事实上也就删去了李之死的几种过程记述及其原因分析。自我感觉,这一章写得还是不差的。不过,这主要怨我自己,编辑删节自有他或她的理由,可我没有表示任何意见,没有表示,因为我压根就没注意到此一删节。

 

    台湾版问世后,我从各种渠道读到了读者对此书的反映。令我高兴的是,褒贬虽不一,但相比较而言,褒多于贬。此外,读者还提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关于成书情况和资料来源。因此,借此书大陆版机会,我做了以下几件事,希望能弥补台湾版的不足:

    一,新写了大陆版前言和这一后记。

    二,将台湾版第九章“李士群之死”删去的内容补上,或者说恢复了原书第九章的面目。

    三,每章后增加了“注释”。

    四,书后增加了“主要参考资料”。

五,改写了台湾版的“作者介绍”,将所谓“海派作家”称号除去,很简单,我不是,无论过去还是现在。

    六,为使大陆版与台湾版有所分别,商之于大陆出版社,将书名改为《胡兰成评传》。

 

    “最后,当然是希望读者的批评指正,这我差不多已经料到并为此开始准备了。为表示我的诚恳,我的虚心和心虚,我这里写下一个通信地址:上海市漕宝路120号(200235)。”

    这是以前写的后记中的最后一段话。

眼下网络时代,书面通信似已奢侈,为方便读者批评和交流,我这里再写下一个电子信箱:zhangguihua@hotmail.com。

 

                                                             作者

2010年2月22日

 

相关文章

  • 《胡兰成传》大陆版后记

    一 所谓“大陆版”,因为在前有过一个非大陆版版本。2007年10月,此书以《胡兰成传》(原为《真实胡兰成》)名,由...

  • 电视剧版《斗罗大陆》比动漫好看,不仅是因为肖战

    《斗罗大陆》上映之后,很多人吐槽,电视剧版斗罗大陆没有动版版好看。 但是我对比动漫版《斗罗大陆》之后觉得,电视剧版...

  • 胡兰成为何在小事上胡说?

    一 我在《胡兰成传》中说:胡兰成惯于大话连篇,如他自诩自封汪伪政府中排名“第十一”、毛泽东同意聘其为文化研究...

  • 新海诚 内地漫画全集

    因为纸片圈子的缘故,我一直叫台版,港版,日版,台版,大陆版。但是我女朋友特别讨厌我说大陆,我解释半天都觉得大陆版像...

  • 爱徒传:后记

    首先,非常感谢您看完这个故事!我被您的宽宏大量所深深折服。 其次,更要感谢简书,推出日更挑战,因为这个活动,我才决...

  • 《伏牛传》后记

    今天听完葛叔拆解的《伏牛传》后,“人格化”这个词在我脑海里久久不能散去。 做为个人品牌创始者,你创业的目的是什么?...

  • 肥肥传 ⑨后记

    感谢各位看官,耐心静候我持续9天的更新。我清楚,我的传记日更肯定不如xx剧场的美剧周更值得期待,更不如看一...

  • 御剑三生传

    御剑三生传官方版仙侠手游 2018东方仙侠精品大作。盘古开天辟,神州大陆唯美的地图场景,...

  • 《扫除道》读书第14天

    第十四天:〔巴西的事例〕〔美国纽约的事例〕【结语】【后记】【中文版出版后记】——(204~218页) 理论金句: ...

  • 读胡兰成《心经随喜》

    前些时读胡兰成《心经随喜》(小北译自日文版,中文版由中国长安出版社2013年出版)。胡氏以自身政治流亡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胡兰成传》大陆版后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hvd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