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和大家聊的书是史蒂芬·柯维先生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此书号称美国公司员工、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军队官兵必备书,在美国影响力仅次于《圣经》。
在学习时间管理之初,我便从无数前辈那里听说过这本书,这是我第N次翻阅,想结合思维导图,和大家分享一些读书心得。
美国生物学家及教育家戴维·斯塔·乔丹曾说过:“没有正确的生活,就没有真正卓越的人生。”
这本书和之前分享过的,日本企业家熊谷正寿先生所著的《你的时间有限,不要为别人而活》不同,没有具体的案例,而是通过深层次分析植根于人性深处的价值观以及高效能思维定式,来达到影响人行为的目的。
在正式进入七个习惯的叙述之前,作者提高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贯穿全文的法则:
产出/产能平衡法则(P/PC Balance)
什么意思?
我们举个例子,在一则寓言里,有一个农夫向国王献了一只金鹅,这只金鹅每天都会产下一枚金蛋,但是国王觉得,金鹅每天只产出一枚金蛋太少了,他想要更多的金蛋,于是把鹅杀了,直接从肚子里取,于是,鹅死了,金蛋也不会再有了。
在这个例子里,金蛋为产出,金鹅则为产能,只有拥有良好的产能,才能不断得到优质的产出,国王此举破坏了这个系统里最重要的东西——生产者,因此落得希望彻底破灭的下场。
道理我们都懂,但落实到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数人以破坏产能的代价,寻求短期效益,不断加大即时产出,好比熬夜和短时拼命。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遵循产出/产能平衡的法则,在长期的精进和努力里,获得最长效的回报。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贯穿全文的模式图:
成熟模式图
“成熟模式图”即人类成长的三个阶段,分别为依赖期、独立期和互赖期。
依赖期的人靠别人来实现愿望;独立期的人单枪匹马打天下;互赖期的人群策群力,实现最高成就。
成熟模式图中,也包含七个习惯各自对应的领域,前三个习惯属于“个人领域的成功”,是培养品德的基础,而后才能是“公众领域的成功”。只有真正独立之后,我们才具备了有效互赖的基础,就可以开始致力于更为性格导向的“公众领域的成功”,即习惯四、五、六讲述的团结、合作与沟通。第七个习惯,涵盖了其他六个习惯,谈的是自我更新,在人生的四个层面上实现平衡而有规律的更新。
一、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定义:不仅是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人类应该有营造有利的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积极主动的人,理智胜于冲动,他们能够慎重思考,选定价值观,并将其作为自己行为的内在动力,而消极被动的人则截然相反,他们感情用事,易受环境或条件作用驱使。积极主动与消极被动有天壤区别,尤其再加上聪明才智,差距就更大了,积极主动是实现人生产能与产出平衡的必要条件,对于培养七个习惯来说也不例外。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能大致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这些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扩张和成长。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畴的事不放,结果越来越恨天尤人,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
错误的焦点产生消极的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忽略,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
因此,就个人而言,我们应该积极主动的去展现自己的能量和影响力,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圈,在关注圈内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少去在意那些能力范围以外的无法触及的部分,或者也可以将关注圈里学习到的知识,用来辐射自己的影响圈,并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二、以终为始
习惯二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和生活层面,但是基本的应用还是从现在开始,以我们的人生目标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发生在何时,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即由个人最重视的期许或价值观来决定一切。
我们希望在盖棺定论时获得的评价,才是心目中真正渴望的成功。
以终为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撰写一份个人使命宣言,主要说明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成就什么样的事业,及为此奠基的价值观和原则。
而制定个人使命宣言,必须从影响圈的核心开始,我们基本的思维定式就在这里,因此要在此处确立自己的愿景和价值观,利用自我意识检查我们的思维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基于正确的原则。
当我们专注于这个核心并取得丰硕成果的时候,影响圈就会被扩大,这是最高水平的产能,会有利提高我们在生活各领域的效能。
三、要事第一
有效的管理指的就是要事第一,先做最重要的事。
格雷说:“成功者能为失败者所不能为,纵使并非心甘情愿,但为了理想与目标,仍可以凭毅力克服心理障碍。”
下图是一个我们常见的时间管理矩阵图:
在时间管理矩阵中,A类事物既紧迫又重要,需要立即处理,对某些人来说这类事物会消耗掉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因为他们整天都在处理危机,应付各种紧迫任务,但是如果你过分注重第一类事物,那么它们的范围就会变得越来越大,最终占据你全部的时间和精力。
还有一类人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紧迫但并不重要的C类事物上,却自以为在致力于第一类事务,他们整天忙于应对一些自认为十分重要的紧急事件,殊不知紧迫之事往往只是对别人很重要,对自己就不一定了。
B类事务包括建立人际关系,撰写使命宣言,规划长期目标,防范于未然等,人人都知道这些事很重要,却因尚未迫在眉睫,反而避重就轻。
彼得·德鲁克说:“高效能人士的脑子里装的不是问题,而是机会,他们不会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他们的思维定势是预防型的,总是能够做到防范于未然,当然他们也有真正意义上的危机和紧迫事情需要马上处理,但是这类事情的数量相对来说很少,他们能够平衡产出与产能的关系,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重要但是并不紧迫的事务上。”
第三个习惯,重在身体力行。
四、双赢思维
双赢的原则是所有人际交往的基础,包括五个独立的方面,“双赢品德”是基础,接着建立起“双赢关系”,由此衍生出“双赢协议”,需要“双赢体系”作为培育过程,通过“双赢过程”来完成,我们不能用赢或输的手段达到双赢的目的,这一点很容易理解。
五、知彼解己
如果想养成真正有效的人际沟通习惯,就不能单靠技巧,首先我们要能拥有让他人信任和开怀的人格,在此基础上培养移情聆听的技巧,然后建立情感账户,来实现心与心的交流。
“知彼”是交往模式的一大转变,因为我们通常把让人理解自己放在首位,大部分人在聆听时并不是想理解对方,而是为了作出回应,这种人要么说话,要么准备说话,不断用自己的模式过滤一切,用自己的经历理解别人的生活。
作为聆听的最高层次,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移情聆听的本质不是要你赞同对方,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的理解对方。
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说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也是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又不仅仅是一个组成部分,其精髓就是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是指敞开胸怀,接纳一切奇怪的想法,同时也贡献自己的见地。
低层次的沟通源自低信任度,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提防,步步为营,为情况恶化做打算,其结果只能是赢或输,而且毫无效率可言,最后只能让人们更有理由的进行自我防御和保护。
中间一层是彼此尊重的交流方式,为了避免冲突,双方都保持礼貌,但却不一定为对方设想,即使掌握了对方的意象,也不能了解背后的原因,不能开诚布公探讨其余的解决路径。
统合综效意味着高信任度,能带来比原来更好的解决方案,每一个参与者都能认识到这一点,并全心享受这种创造性的事业,由此产生的文化氛围即使不能持久,至少在当时也能够促成产出产能的平衡。
七、不断更新
习惯七就是个人产能,它保护并优化你所拥有的最重要的资产——你自己,他从四个方面更新你的天性,那就是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
如果要达到高效能,无论组织还是个人,都需要平衡发展,并更新所有层面,任何层面遭到忽视,都会产生消极力量,对效能和成长产生阻碍。
总结
人生的四个层面休戚相关,身体健全有助于心智发展,精神提升有利于是人际关系的圆满,因此,平衡才能产生最佳的整体效果。
书中的七个习惯,也惟有在身心平衡的状态下运行效果最佳,因为每个习惯之间都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越是积极主动(习惯1),就越能在生活中有效的实施自我领导(习惯2)和管理(习惯3),越是有效管理自己的生活(习惯3),就能从事越多的第二类事物的更新活动(习惯7),越能先理解别人(习惯5),就越能找到统合综效的双赢解决方案(习惯4、6),越是改善培养独立性的习惯(习惯1、2、3),就越能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下提高效能(习惯4、5、6),而自我更新则是强化所有这些习惯的过程(习惯7)。
当然,提高效能最最最重要的,是要学以致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