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把精力主要放在备课上,确切地说是制作PPT,相比较之前,速度提上来了,因为思路是清的,也慢慢形成自己的流程了,所以两个小时左右基本搞定。
而每次上完课,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有遗憾,但也是欣喜,因为我相信我可以改进,我接纳现在的不完美。不过,还是存有困惑:学生分数的提高固然跟老师讲解的水平有关,跟学生的态度,理解力,学习习惯也是息息相关的,我在这里只琢磨自己有多大的意义呢?首先,十多年,对教学的认识,对课堂的掌控没有多大进步,上课时依然难以达成预期的样貌;其次,学生的分数也没有相应提升,更没有各种荣誉的获得,我似乎处于一种盲目的,自我感动式的勤奋之中,明显抓不住重点的傻瓜。那么,我应该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哪里呢?抱歉,我真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热爱教育的人。与我而言,现阶段的自己更关心的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数,借助学生的成绩来谋求我的名利,记得曾有个同事说,已经过了在意名利的阶段,开始想着真正作些教育本质的事情。我还真的没达到那种境界,职称晋级还需努力,孩子抚养等还需经济实力,我,真的只想借助学生实现目标,只是不那么急功近利而已。
我也有思考:现在的我,教学设计拼的是思路,逻辑,而将来更高级的教学设计需要拼审美,思想,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如何整合,怎么取舍都是智慧。例如,开学第一课我从三个方面设计,条理清晰,生动有趣,可是在思想上显然我看的比较浅,因而没有志向的指引,比之教育大家缺乏深度;审美上,ppt的制作配色,图案等的选择也是拼凑杂乱,比之90后缺乏新意。
但是,我可以修改,调整,随着对学生的了解,随着自己的认知的改变——这是我唯一欣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