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上个月,上上个月,上上上个月,我一直在看书,但是做笔记的次数却越来越少了。
这个月我依然决定这样做。因为,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写便签的意义大过于做笔记。毕竟,随着知识体量的改变,我不想只是做个U盘。我要的是内化和运用,而不仅仅是了解和记忆。
说起记笔记,我的“小蜜蜂笔记史”可以追溯到初一,那时的语文老师非常鼓励大家做摘抄,建立一个自己的读书笔记本。跟着她的脚步,我也开始写起了摘抄笔记,并逐渐养成了不动纸笔不读书的习惯。每逢看见好的句子或观点,用要先画出横线做标记,然后把内容抄在对应的笔记本里。
还有,那些在测验中做错过的题涉及的知识点,也会被我放入这个笔记本。于是乎,十多年过去了,我积攒了一堆笔记本。有语文(可以扩大为文学类)的,有英语的,有数学的,也有包含了物理、医学等杂七杂八的。
有时间的时候,我常常会翻看这些笔记。其中,有关考试的,比如作文素材积累、错题本之类的,翻得最勤,其他的则视心情而定。有些笔记本,可能是写好的时候看了一下,过后就再没时间去翻了。
最近一年,尤其是在学习了拆书学习法以后,我不再什么都做笔记了。我只是看,除非是特别入心入脑的东西,我才记下来。我开始从运用的角度,认真写便签(就是实践计划),然后安排时间去操练。
不过,即使这样,我也很少写便签,因为很多东西还没完全消化,在运用中还有很多问题。可以说,我走的很慢,相当慢。但是,我会一直走下去。
117
说完个人学习方面的笔记问题,再来说说工作方面的吧。
工作以来,我出现了一种“开会笔记恐惧症”(这个词是我自己发明的,各位看官请稍安勿躁)。
因为,纵观整个会场的参会人员,你会发现,低头认真做笔记的只有极少数,大多数人只是『认真地』听着,笔记一般只停留在本子开头——时间、地点、会议主题,至于具体内容,则很少涉及。
后来我才逐渐明白,因为通常而言,领导讲话的内容会后都会把文字版公布在网站上,让大家自行下载学习。如此以来,那些抱手党的行为就变得合情合理了。
但是反过来想,那些明知道没必要做笔记还在认真记的人,是图个什么呢?有次我鼓起勇气询问了一位老同事,她说了三个字:没办法,我强迫症呀~这句话,我琢磨了好几天。
后来,我想明白了——这种强迫症其实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方式。很多人都习惯在开会的时候发呆玩手机,嘴上虽然说着会后还有资料可以学习,但是真正会去看的人寥寥无几。因此,在开会的时候就用记笔记的方式,督促自己认真听,会后再结合着资料复习一下,那效果绝对是不一样的。说到底,这跟在学校的学习是一样的呀,你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哪里,成绩就出在哪里。
我的笔记心得总结:
001阅读时候,有选择性地记笔记,注重质而非量,重运用而非了解;
002开会的时候,勤记笔记,多思考,抓重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