耘心学堂,耕耘心田的地方。
耘心学堂之《中庸》诵读《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汉民族典章制度书籍。为战国时子思作。全篇以“中庸”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自然法律。宋代把它与《大学》、《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
中庸之道亦被古人称为中道或中和之道。
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
耘心学堂之《中庸》诵读中庸之道不仅讲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事的关系,也讲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代社会,人对自然的过分掠夺和极端漠视已经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而且还将继续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只看到人的利益,这也是一种极端的思维方式。中庸之道强调人和天地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反对只看其一、不看其二,只看现状、不看未来,只看自身、不看他人的片面的处世方式,主张多方兼顾,双赢共享,这正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苦口良药。
中庸是人生的大道,是事业成功、生活与健康的根本理论,基本包含三层意义:
第一层意义: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第二层意义: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所以,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层意义: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即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
耘心学堂之《中庸》诵读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一文中写道:“成熟,是一道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我想,中庸的原则恰是成熟的体现。傲世才子苏东坡,少年时意气风发,锋芒毕现,他的旷世才华如一道天光,刺红了官场奸诈小人的双眼,于是惨遭迫害。屡遭贬低的他却日臻成熟,圆润。他悟出了处世之道,即中庸之道。思想的成熟,充实了人性的成熟,苏轼的艺术才情也得前所未有的蒸馏与升华。
贵和尚中思想,作为东方文明的精髓,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一个构成部分,它的积极作用和影响还是主导方面。由于全民族在贵和尚中观念上认同,使得中国人十分注重和谐局面的实现和保持,这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做事不走极端,著力维护集体利益,求大同存小异,保持人际关系和谐,是中国人普遍的行为准则。这对于民族精神的凝聚和扩展,对于统一的多民族政权的维护,无疑有著积极作用。在中国古代,中庸之道可以说是一种调节社会矛盾使之达到中和状态的高级哲理,所谓 "极高明而道中庸"、"舜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就是这种哲理的妙用。
耘心学堂之《中庸》诵读至诚尽性的原则 是施行中庸之道的重要原则。“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只有坚持至诚原则,才能充分发挥自己善良的天性。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善良的天性,就能感化他人、发挥他人的善良天性;能够发挥一切人的善良天性,就能充分发挥万物良天性;能够充分发挥万物的善良天性,就可以参与天地化育万物。便达到了至仁至善的境界;达到了至仁至善的境界,就可以同天地并列为三了。这就坚持至诚尽性原则所达到的理想境界,达到了这一理想境界也就找到了自己在宇宙间的真正位置。
中国人尊崇中庸之道,从中国民谚中也可看出:“帆只扬五分,船便安;水只注五分,器便稳”,五分即一半也。“酒到半酣正好,花开半时方妍”这是著名的中庸哲学诗《半半诗》中的两句。也是古人一种炼达知度的生活哲学。中庸的智慧见于人生经验诸多方面。“一张一弛”、“劳逸结合”、“水太清则无鱼,人太紧则无智”这些格言警句,是其在生活中不同侧面的表现。宋代邵雍的《安乐窝中吟》“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
耘心学堂之《中庸》诵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