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吃不饱饭的需求仅仅是想吃饱饭,吃饱了饭所导致的需求却有五花八门成百上千种,人的需求越多,人与人之间心灵产生交集的可能性就越低,所以现代社会反而容易让人体会到孤独。然而人们不能为了摆脱吃饱了饭的孤独,故意退回到吃不饱饭的年代,孤独才是人学习如何真正成为人的上升阶梯。
2
傻子变聪明常常需要付出一生的努力,而聪明人变“傻”则仅仅需要一个晚上,这是媚俗的力量。
3
在一个人说出的话百分之九十九都让听者舒服开心,甚至有手舞足蹈的冲动的情况下,聪明人会警惕,这个人是否属于曾经的电话诈骗?但是愚蠢者非但不会警惕,反而会因此洋洋自得,顺着竿子往高处爬,在人前人后显得不可一世。
4
追求长久意义的人,需要自觉剔除一些生活中无意义的重复,不能给人带来进步的敷衍应酬,伤害效率的繁文缛节,浪费时间的天气很好吃饭很饱之类的交流。
5
在大部分人衣食住行需求满足后的现代社会,有很多理性缺失容易情绪化的人,他们是不希望并且反感自己身边有比他们懂得更多知识,并且比他们有丰富得多的思想的人存在的,这是一种精神方面的嫉富仇富心理。 但与此同时,他们又必定会向往或去挑选那些自己心目中顶级的生活用品享受,当然他们也知道这些顶级的享受品必定是来自于那些优秀的大脑,只要这些优秀的大脑距离他们足够遥远就不会引起他们的不适。 如果有人让他们确信这些顶级的享用品来自于上帝的创造而非人类的发明,那么这些精神仇富的人在内心会如释重负并欢呼雀跃。
6
个人患了玻璃心症对群体的影响可能只局限在小范围内,但是如果一个群体得了玻璃心症,那么将会消耗掉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运势。
7
有些人尽管学历很低,比如只有小学生程度,但是他们思考判断问题,待人接物都是比较能够尊重现实,懂得对自我进行反省,懂得设身处地与换位思考,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普世之道。相比之下,有些看似有文化的人,却是虚荣心爆满,他们在待人接物中常常添加太多的个人偏好、想像和情绪,常常添油加醋,动不动搬出阴谋论说事,很少从人性与实际出发,最终闹得满世界鸡犬不宁。 所以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人其实并不愚蠢,是教育让人变得愚蠢”。更适当的说法应该是:人其实并不愚蠢,是带着有色眼镜,历史偏见以及有毒观念的教育使人变得愚蠢。
8
人的所有行为,要么是源于生本能,要么是源于死本能,或者是两者的叠加。 比如和平与建设是生本能的表现,战争与破坏是死本能的表现,许多崇高行为和场景则是生死本能的叠加。
9
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还有心理学家很少有自杀的,因为这些人能够用理性分析与逻辑推理治愈自己。 但是也有个别哲学家曾经发疯,那是因为发疯的哲学家的一只脚,还踩在感性澎湃的文艺青年的船上。 自杀的重灾区则是文学艺术领域,这个领域是情感充沛与激烈之处。
10
在国民性不同的地方,或者国民性还没有得到大的改造的地方,治理的模式会有所差异。比如现代日本的治理模式有异于新加坡,新加坡的治理模式则有异于澳洲。 不同地方的国民性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家长情结和还是自立情结。
11
有一说一或者良药苦就如曲突徙薪,投其所好和定向投喂则可以赢得群鱼的围抢。韭菜割不完,因为韭菜们就喜欢戴着“复杂”面具的简单思考,更多的时候甚至连复杂的面具都不再需要,直接上甜品奶茶就行。
12
巴斯夏写过一本名为《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书。生活中物质财富固然重要,因为金钱等物质财富带给我们看得见的快乐。但不少人除了看得见的金钱之外,对于那些看不见的东西一概无感,并且浑浑噩噩中不知道珍惜,而世界上恰恰是那些看不见的东西,比如思想、信仰、情感和审美等等,给予人生以牢固的安放基础,同时赋予包括物质和精神财富在内的人生以永久的意义与色彩。
13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如果一味把对方想像成天使,那么大概率地,对方会成为你心中的魔鬼。如果你把对方视作为和自己一样的,身上有着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点和长处的人,你们才能保持正常人和正常人的关系。
14
那些不去阅读思想、科学和艺术类优秀书籍,不去欣赏有深度的艺术作品,一味沉浸于思想简单的人,他们对于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比如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等等是受到遮蔽的,最终将在无知无识中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这些人除了将失去在今生今世学习、求知和艺术欣赏过程中获得的心灵震撼、豁然开朗,灵魂通透的体验与乐趣外,如果真有来世的话,他们一般也无法答对那里的测试试卷,也通不过那里考官的正式面试。
15
做人当然不是像有些人说得那样,失败越多越好,对于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的人,失败就是他的脑残证。 但是对于那些自称从来没有过失败的常胜将军,他们的危险性,有时候比经历过众多失败的人更甚。他们要么是出于自卑的自夸掩护,要么是出于应运气带来的傲慢的无知。这样的人要么不失败,一旦失败就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并且往往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和这样的人离得太近,大概率会被他带到沟里去。 让人们感到真实可信的是那些有胜有败,并且能够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正常人。
16
王东岳说:“如果你看见的外物,不是幻像或幻觉的话,那么你离开哲学很远。因为你仅仅停留在动物的识辨阶段,没有进入到哲学的思辨阶段”。确实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往往无法透过现象抓取本质,一般停留在仅仅重视鸡毛蒜皮的精神蒙蔽和媚俗阶段。
17
要判断一个人的为人,如果你看不准他本人的话,只需考察跟他走得很近,并且被他引为知己的那个人的为人即可。如果他的知己是虚伪加伪善的,那么他本人也大概率地虚伪加伪善。但是对于那些心目中没有知己的人,就找不到判断他的参照者,还需从他本人身上判断他的为人。
18
对于有些滥用概念,没有至少通过百度搜索明确每个概念真正含义的人,你和他的许多对话与交流都如同鸡对鸭讲,因为他说的跟你说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并且他还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十分正确。对于概念的共识才是交流的基础。
19
不要跟那些一听到高声调就热泪盈眶,整天靠打鸡血醒脑提神,一辈子活在浮夸和自我感动中,成天想着靠耍嘴皮子不劳而获,思想媚俗肤浅的人走得太近,当这些人因为争虚名夺实利,渴望成为别人跪拜的人上人而落水的时候,他们溅起的水花会弄湿你的衣服。
20
热爱与追求“真知、健康、力量和美”的人,跟整天浑浑噩噩与无所事事的人相比他们的心态有云泥之别,后者思想封闭,见利忘义,媚俗从众,身体羸弱,邋遢杂乱,前者思想开放,深明大义,特立独行,神清气爽,干净简洁。 前者因为相信与热爱世界而生活,后者因为无所用心,百无聊赖,对明天无所期待甚至悲观失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玩世不恭,色厉内荏,虚张声势并糟蹋人生。
21
思考并和其他思考者达成较多共识的基础是,双方所获得的信息至少大部分是真实的,然后他们才能从对于信息的正反对比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思考者得到的信息中,有百分之七八十以上是错误的,那么他们就无法达成真正的共识,或者一起得出错误结论的概率也就较大。被虚假信息包围的无效思考十有八九会成为谬误的放大器。
22
有些人习惯了“搭便车”,如果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精致利己和虚荣到即使刀架在脖子上都不敢为自己发声的地步,那么还如何去指望让别人去替他们发声?
23
人生是一场对于“广义权力”的行使,关键是,一个人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也需要满足受众们的各种层次的需求。 知识人和思想者在“权力”行使中,也需要满足相应层次受众的“求知需求”。所谓的自说自话就是,仅仅把受众当成是听话的工具,不问他们的想法和需求,或者把自己的需求,想象成是他们的需求。
24
凡是虚张声势地捍卫拥戴什么,声嘶力竭地攻击反对什么的人,最终的结局常常是跟他捍卫拥戴的什么相抗,而叛逃到他曾经竭力攻击反对的地方去。
25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家里给孩子定规矩,让孩子一天吃三顿饭的属于正常家长,让孩子一天吃两顿饭的,如果家长够狠,孩子咬咬牙也就忍了,但如果遇到奇葩家长,定出规矩只允许孩子每天吃一顿饭,那么这个规矩形同虚设,早晚会被打破。一旦规矩被打破,就会产生破窗效应,以后其他即使合理的规矩在孩子眼中也不再具有权威性。
26
熟悉和接受西方古典尤其是现代思想,是一个人一个民族走向成熟的标志。东方以直觉为基础的思想固然具有它的讨巧和偶尔蒙对事物的优势,但如果遇到要制订良好的游戏规则,大力建设法治社会,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完善市场经济等,仅仅依靠东方玄学般“毛估估”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基础大概率会是空中楼阁。所以说,东方的感性思想更适合于配合西方的理性思想对事物进行大局构思,或者对人生迷茫者进行心灵按摩等辅助疗法,而不能以此作为超越发达国家的有效工具。东方国家如果缺乏西方尊先验,讲逻辑,重实证,善创新,明人性等思想和思维方式的支持,将大概率地会走上叉道。
27
王东岳说,西方的科学和哲学,是被字母文字逼出来的。此说有一定的道理,文字和形象脱钩,人的思维就会着重并且依赖于逻辑推理而不仅仅是感觉。科学和哲学就是逻辑的果实。
28
究竟是神按照自己的想法塑造了人,还是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塑造了神?如果是前者的话,为什么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神,比如耶稣,菩萨,真主,并且神与神之间为何还会打架?
29
意大利哲学家维科认为:知识分为两种:一种包含人类价值,体现着人性,比如历史、文学、艺术等。另一种不包含人类价值,或者是体现着更深层次的人类价值(带“或者”的这句是我加上去的),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前者不确定,后者确定。(但事到如今,作为后者的知识,比如量子力学,其自身也反过来肯定微观世界的不确定性)。
30
很多文章,当作者写出了最精彩的部分,然后稍作过渡就适时结束,会比后面画蛇添足甚至弄巧成拙收获决然不同的效果。这让我想起了德国的那个小胡子,如果他在当年获得“一级铁十字勋章”后退伍转行,继续打工作画,结局就会是功德圆满,然而他却像发了疯似地走火入魔。所以做人有时候要懂得急流勇退,知道及时的收手。
31
人对于金钱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对“隐性权力”的态度。吝啬是对隐性权力的固守和囤积,挥霍是对隐性权力的消费和炫耀。那些既不吝啬,又不任意挥霍,而是以平常心对待金钱的人,可能算是不贪恋隐性权力之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