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读《学习共同体 ——走向深度学习》体会之一

读《学习共同体 ——走向深度学习》体会之一

作者: 花开的时间 | 来源:发表于2020-09-13 20:09 被阅读0次
    读《学习共同体 ——走向深度学习》体会之一

    这本书是陈静静博士在研究了国内数千个课堂的学生学习过程之后,建立在基于完整证据链上的研究成果。

    此书共分为五辑,第一辑:课堂的困境与变革,从浅表学习到深度学习;第二辑:让学习真实的发生;第三辑:指向深度学习的高品质学习设计;第四辑:高品质的学习设计,学科课例深度剖析;第五辑:专家型教师成长 ,成为自我革新的领航者。

    陈静静分析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时候表现为“虚假学习和浅表学习”,浅表学习好理解,但对“虚假学习”这个概念,我倒是觉得有意思。所谓“虚假学习”,用陈博士的话说,就是“假装学习”,实际上根本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这种类型的学生,会采用各种伪装的方式来蒙蔽老师,进而逃避学习。仔细观察,他们可能会表现得非常遵守纪律,比如坐姿非常端正,对老师察言观色,高度配合,紧跟老师的步调,不会对老师的教学进度造成任何的干扰,他们还会存在假装写字,假装读课文,不懂装懂等一系列自我伪装的行为表现。

    虽然之前我也有发现孩子在假装学习,但从没对假装学习者有过深入的思考。今天读了这一段,彻底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陈静静博士说,学困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基本会经历这样的蜕变历程:投入学习——遇到困难——发求救信号——无回味——完成学习任务——收到负面评价——失去信心——放弃。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将这些学生称为课堂上的“观光者”。

    我也观察过或者听老师们讲过,在某些老师的课堂上,这些“观光者”与教师之间甚至形成了一种默契,那就是“别管我,我也不会打扰你”。我知道,在那些老师的课堂上,被冷落的学生变成了“观光者”,从不参与,从不兴奋,也未被看中,仅仅就是呆在课堂上而已。这样的情况,我想在初、高中阶段,可能会更多吧!

    回想一下,对于我的课堂,我反倒会特别留意学困生。但几十年的职业生涯,或许也真的有这样的课堂存在,我就会很惭愧,因为存在过这样的孩子,而我还没察觉到。我甚至于可能对他(她)发出的求救信号都没收到过,真的是遗憾。

    陈静静博士在书中写到,那种“假装学习”的学生,在小学阶段有时候表现出来不一定成绩不好,或许还不错,但他们会是潜在的“隐性学困生”。因为大部分时间,他们都是在浅表学习。所谓浅表学习,如果按照布鲁姆的学习目标六个层次“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来看的话,浅表学习通常在分析、评价和创造层面是达成度不太好的,那么学生到了更高年级,就难以产生高品质的思维成果,到了初中二、三年级就会暴露出来,比如放弃学习,出现课堂“趴睡”现象。

    据我分析,这种现象的出现,应该与我们的课堂教学生态和方法有着正向关联。

    那么,我们的课堂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态,又需要进行哪些变革呢?而我在课堂上,需要做哪些努力,才尽可能地让学生充分的参与,让学习真正地发生呢?

    对于这些问题,陈博士提出的是“深度学习模型重构”。这里所谓“深度学习”,是基于“浅层学习”提出来的。1976年美国学者首次提出“学习层次”概念,他们认为,浅层学习是处于较低认知水平和思维层次,不容易迁移;而深度学习是处于认知的高级水平,涉及高阶思维,可以发生迁移,比如分析、评价、创造等。具体说来,深度学习有六种相互关联的核心竞争力。即掌握核心学业内容、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有效沟通、协作能力、学会学习、学术心志。

    问题又来了,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这些高阶思维,是一个万分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留到下一次读书笔记来写吧!

    (待续)

    图片发自简书Ap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学习共同体 ——走向深度学习》体会之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ido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