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原本应该和去年一样,工作日上班、下班、玩手机、睡觉,周末就跑去找同学玩(通常都是网吧打 Dota)。直到那一天,一切开始变得不一样......
邂逅
那是 3 月 27 号星期一,公司新来了一位女同事。在中午吃饭的时候我第一次见到她,我想我当时就喜欢上她了,只是我自己不愿意承认罢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中间遇到了很多挫折,但是我们还是渐渐走到了一起。
我很庆幸能够遇见她,因为她,我得以经历不一样的人生。
跳离舒适区
在面试上家公司时,是以 Java 工程师的身份入职。入职以后,因为公司产品界面升级新版本,所以主要从事了前端开发的工作。在实习期,利用上、下班坐地铁的时间,粗略的学习了 HTML、CSS 和 JS,经过一个月的培训后正式接手产品开发工作。在遇到她时,我已工作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并感觉自己开始变得麻木起来,那时我常常想到《瓦尔登湖》中的一句话:
人只有想起自己的无知才能有长进,但他如此忙于使用已有的知识,又如何能想起来呢?
当时,我觉得我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现在看来其实这只是个借口,因为我明明有很多时间去学习,只是我没有选择去做罢了。
那时的工作内容基本就是使用同事开发出来的组件进行页面的构造,主要完成一些 JS 处理逻辑,HTML 和 CSS 都涉及得较少。而且,当时 CSS 能力还很弱,一直想着去提升,但是也没有付出行动。我就这样作为一个半吊子前端,在公司混着日子。
渐渐地,我萌生出了出去看看的想法,并且因为某些原因她想到上海工作,这就成为了一个契机,我知道是时候了。
井底之蛙
决定好以后,我在 4 月底办理了离职并第一次离开武汉,来到了上海。
到上海以后的首要任务,当然是得找一份工作,但是问题来了:我到底是做后台还是前端呢?虽然我之前的工作说是 JavaWeb,但是主要的工作内容还是前端,思前想后最终还是决定继续从事前端开发,毕竟写了一年的 JS🙄。
想清楚了从事什么方面的工作之后,便开始了投简历、面试的过程。起初,我对自己还是很有信心的,毕竟我懂 HTML、CSS 和 JS,并且还会 Java 后台,虽然 CSS 能力较弱。但是,直到面试了几家公司之后才发现,我虽然什么都知道一点,但是其实我什么也做不好。而且,现在的前端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写写页面了,什么前端工程化、CommonJS、Webpack、Angular、Vue、React、ES6 等等术语,我一概不知。那时候,我才意识到,我被落伍了。
恶补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不知道不要紧,最怕的是不去学。在深刻的意识到自己已经落伍以后,我开始了恶补。
我不断地总结面试中遇到的不清楚的问题,并学习当前前端的新技术。幸好我向来理解能力很强,学东西快,渐渐地掌握了当前前端开发的一些技术。
在面试了一个月后,顺利通过了现在这家公司的面试,从事前端开发的工作。
面试的收获
面试过程中经历的挫折使我意识到,我不能再做一只井底之蛙,我需要不断地去学习,紧跟技术的步伐。
面试时,面试官常常会问到我有没有自己的博客或者 GitHub 项目,我只能尴尬的说没有。在入职后,因为工作不是那么忙,有较多的个人时间,我还是着手搭建自己的博客,并且开始在 Github 上写一下小 demo,保持编程的状态。
同时,我加入各类社区,订阅一些技术周刊、博客,跟随大牛的步伐,了解和学习新技术。这种状态让我觉得很充实,很满足。
过去的一年
回首过去的一年,真的感觉自己成长了不少,更加有自己的想法、更明白自己想要做什么。以前,总是会出于本能的找到一个让自己心安理得不去努力的借口,每天机械地、茫然地活着。随着 2017 年的结束,过去的这些坏毛病也该随之而去了。
这一年有太多太多的收获,并不是一言两语能叙述清楚,更多的还是内心的感悟,切实的感觉到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很感谢虎哥,他的严谨、认真地态度深深感染了我,希望我能把这样的态度继续传递下去。
很感谢楠楠,使我有机会认识到自己的很多毛病,使我更加强大!
ps:附合照一张。
fighting.jpg新的一年
新的一年,要坚持过去一年坚持做的事情:写博客、阅读基础书籍(弥补过去)、持续思考、运动。
新的一年,要争取更多的突破:提高博客质量、掌握一项舒适区之外的技能、享受和分享生活、贡献开源(发布或参与开源项目)。
新的一年,应该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多给家里打打电话、多陪女朋友出去玩、多和好朋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