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586522/8e5d4dfb59367265.jpg)
假期归来过了几天“猪”一般的生活,吃了睡,睡了吃……
回来之前就说出来一堆想吃的家乡味道,老公戏我:此行怀旧[害羞]
果不想,老太太给我的小被子是我睡在摇篮之中时用的,红的浓烈奔放,大朵的牡丹,起舞赛美的孔雀🦚
小时候记得每到夏天,都要组织很多人上圩堤防洪抗汛,幼时便觉得洪水是可怕的,偏那时候里,外公是个小小官,队长吗?不记得很清楚了,总是更要辛苦一些,就很是心疼他,辛苦最多默默承担可也不常能大家理解。所以那时候看圩堤吧,有敬畏,长长的沿着长江支流这河道怎么也看不到头,也有不喜欢不理解,奇怪为什么每年都要有那多人来持续的保养维护它?为什么它不能够更坚固一些。
后来水利系统越来越完善以后,夏天里只要有巡逻即可,再也不像幼时那般紧张的空气充盈每个人了,可惜,外公再也不在了,他没能舒展开紧促的眉头,平静的看着圩堤外的江水,有节度的在控制使用了。
和先生走在圩堤之上,看江边落日,看勤劳的民众江边忙碌,幼时看起来那么大的圩堤此刻看,竟也觉得小小的,低低的,像个老人家,只安静坐在树荫下打盹,偶尔睁开眼睛看下旁边嬉闹的孩童。
时代亦如洪流,一代一代,长江也好,圩堤也好,静静的守望着这时代的变迁,一代又一代的新面貌。
小镇新建了很多关于小镇历史的石碑,画报和标识。据刻在这些标识的内容来看,圩堤为明朝1608年是官方修建,故一直也被称为大官圩,绵延漫长沿着这条支流,与南京城十三座城门对应建立了十三座陡门。老家小镇的陡门对应南京城的中华门。
据说,陡门是早期里水利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道陡门也需要有相对应五行之物来祭奠升起使用。传说里,小镇的陡门刚刚建好,一日,一位农夫赶着一群小猪仔清早到达,有专司祭奠之士问其到啦?他回答是的,而后觉不妥,于是将小猪仔悉数倒入陡门内,所以历来说,小镇的陡门无论如何修补,总是有渗漏,原是被祭奠的小猪仔像拱土一般,无碍却常有漏。
昨日晚间,跟先生,小姨,小姨父吃过晚饭,沿着老街,以及圩堤散步,看到这些标识,小姨说小时候她也是听过外公跟她说过这些传说的,我小时候也喜欢听外公讲传说,没记得关于陡门的,却记得了那些关于节气啊,民俗啊,谚语啊,都是外公说给我听。
老街里的街道,原都是青石板路,发展年间,给这些青石板都筑上了一层水泥,看不出原来的纹路颜色,走在习以为常不以为事的路上,因为不同的心境有了不同的感受,小时候那么的渴望远离的小镇,也是有着她独特的历史,渊源,人事物沧桑变化,它们却一直默默,稳稳地,包容接纳所有的变化与发生。
若要再说起记忆,最怀念的是是外婆以前有一大本花样册,也是红色的封,裹着两层的设计,那本花样册小时候对我来说就是魔术宝典一般的存在,方圆多少里的人婚丧嫁娶都要找外婆来借用图样样式大小尺码,婚嫁用的枕套床幔,小至新生儿的虎头娃鞋,在这本红色图册里错综相连,百变千化。可惜,在搬迁搬迁之余,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不见了,为此,心里惋惜了很长的时间。
也或许是受了外婆的影响,打小里对中华的一些传统的色彩,纹样都有着深深的喜爱。
如今小镇的风貌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人心,有时候,记忆里永远都不会变。
唯愿在心里永远都记得那些细微的小美好,还有记得那些生命里最重要的影响了我们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