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直都忽视了写作,心里对自己感觉到有些内疚,但是没关系。我认为,坚持做一件事的定义,并不是说要天天做,而是你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你心里有想着它,而且你在行为上也从没有放弃过,这就是坚持。其实坚持也是分程度的,假设你心里有念着,但是行为上已经放弃了,这就是坚持的最后门槛了。如果你做一件事的频率相当的高,这是高坚持了,而如果你做一件事的频率很低,那就是低坚持(频率的高低自己衡量,可不要自欺欺人)。所以啊,不要因为某件事做到一点,就说反正自己也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就不做了,半途而废了,千万别这样,这可是巨大的沉没成本,你亏大了。有行动,就是一种坚持,只不过你心里对坚持是一种高坚持的期望,希望自己能天天做,而自己不能天天做,就很内疚,以至很自责,然后干脆不做了。其实在一开始先把坚持拉低,在后期在行为的惯性拉动的时候,你就可以要求自己有高坚持了。
坚持到一种很高的程度,就是你不做都不行的那种程度,这就不是坚持啦。也就成了一种习惯,或者更高一层面来说是爱好。坚持所施行的前进行为是努力,而努力其实说的是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心里有不舒适感。在一件事情上你不做都不行,而且做的时候很顺心,成为你生活必需做的事的时候,那你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摆脱了坚持与努力了,比如说打篮球,听歌或者读书等等。
我看过李笑来老师书里说将坚持和努力的概念删去,这个想法很好,里面提到的方法论也大致说得通,就是在做一件事之前为一件事赋予极大的意义,或者是极大的恐惧。但是他提到的意义很多都是可量化的,比如说背单词,写作,预期所能赚到的钱,然后除单词量与写作字数所得出的金钱,再将其代入行为过程当中,这其中就是消除了我上面讲的心里的不舒适感;或者说你不做这些东西的时候,你所缺少的会带来什么后果,不做就少了多少钱,生活品质就变了多差,然后用那种恐惧驱使你战胜心中的不舒适感而前进。因为你会切实的感受到这个东西就是那么值钱的或者说是很恐惧的,很直观的。
既然努力是做事时心里有不舒适感,而坚持是前进行为的努力,那么努力这个定义在笑来老师这里说的不舒适感就通过方法论这样消失了,坚持也就没有了或者用恐惧去对抗。但是这个方法论对我来说,适用的范围很小,当然,这个很考验人的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但是我们真的无法对很多事情赋予意义,因为这件事在长期来看真的是未知的,不确定性真的很强,你无法具体计算。比如说读书和早期无收入的写作。
读书这件事对于少部分人来说真的是不读都不行, 因为大家都从中受益,但是这种受益是不可量化的,因为你很多读之后所能吸收的知识,是符合二八定律的,甚至是二八定理中的二八定律,也就是百分之二十中的百分之二十,所以为什么很多人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不就是这个道理吗?还有就是读了那么多书,很多都忘记了,不就是这个道理吗?但是对我来说,其中的受益虽然不可量化,而且不直观,但是读书过程中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是在读一段段句子当中慢慢被影响的过程,那个过程微乎其微。读书久了,虽然很多都忘记了,但是你的思想行为是会给改变的,在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心里会不自觉涌现自己曾经读过的书的想法,特别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这种感觉尤其强烈。在长期来看,读书所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在短期来看是不直观的,很难坚持的,无法衡量的。减肥也是同样的道理,你无法在运动一个小时后,去计算你掉了多少磅脂肪,可能你在体秤机轻了几kg,别太乐观,可能那只是身体的水分,出汗的水分。
所以,对我来说,在自己做事的时候,尽量让自己对每件事情都判断一下是否可以有办法量化,然后将自己的不舒适感消除,进而在一件事上不要努力与坚持,而是不做不行。当然很多事情是无法消除的,所以你必须告诉自己,我一开始是低坚持,没关系,做下去就好,后面才要求自己是高坚持,再到后面你发现乐趣了,你可能就不做不行了,这是符合人的心理规律的。假设你逆着来,我感觉,恐怕你不是消除了努力和坚持,而是你根本就不会再做这一件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