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学
在初一入学典礼上,二十个班的班主任在台上一字排开,清一色的西装、套裙,每人一句宣言。老师说的是“你们用生命养育了孩子,我也将用灵魂来教导他们,三年后我们一起见证!"家长的感动可想而知。老师四十三、四岁,在教师队伍中算年长的。他带过多届学生,教学经验丰富。老师主张宽松教育,孩子天性自由绽放,在这样的理念下,不到一年,这班孩子的活跃机灵在年级出了名,同时也带来一个严重问题:散慢、纪律差,不愿吃苦,不思进取——这也在年级出了名。成绩在几次年排中逐渐落后,倒数四、五名了。偶见老师搔着有点花白的头发:这些年轻犊子,初一就这么拼,哪来这么大精力,整不赢他们啰!家长有些着急,但也只能在心中,毕竟教育是件长久的事。唯一能做的就是配合好老师,充分信任老师。而孩子们从小升初的激流中忽然驶入这么个悠然舒适的小湾,他们全心爱上了学校和老师,按自己的方式自在地学着,上进着。唯一遗憾的是:年排老上不去,校长随时紧盯着动向。
变故
而生活永远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初一结束时,巨大的变故来临。首先是英语老师查出患有严重疾病需要住院治疗一年甚至更长,语文老师因故调离,更要命的是此时身为班主任的数学老师因家事原故辞职回北方老家。当一切的猜测在初一期末家长会上正式宣布时,孩子们仿佛一夜之间成为孤儿。被抛弃的恐惧、不安,被欺骗的屈辱、不平,五味杂陈,他们愤愤不平向家长报怨,心绪难平,他们更有对老师无限的依恋信任的忽然落空后的无所依托,失望、无助。毕竟,他们纯真的心全心付出过,热爱过.....
茫然
学校非常了解孩子们的心理,及时调整了经验丰富的老师作为他们的副班主任,她用妈妈般的耐心、细心给他们做心理辅导,陪伴他们度过这段艰难的混乱期。在几次紧急家长会沟通后,家长们了解了新的状况,积极配合老师,疏导孩子,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道路的自由,包括老师。要学会尊重、宽容和接纳。大多孩子渐渐寻找到新的支撑力量。可对新来的班主任,孩子们却敬而远之。也许,是他们不愿心目中的老师这么快就被取代,虽然受伤却也不愿背叛。孩子的心,就是这么直接而毫不掩饰。
逆袭
年轻的班主任看上去二十三、四岁,中等个子,白白净净,一副黑框眼镜 。家长们私下嘀咕,看上去没多少经验,怎么压得住这正值青春期,又是放养的马群。家长毕竟不是孩子,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直觉,虽然有疑虑,但接纳和配合是最好的选择。更何况,谁没有这样的成长历程,包括孩子,也必然会经历。家长们的信任和鼓励给了老师莫大的动力,他决心走进孩子们的内心,融入他们的世界。
初二篮球赛是一个契机。在这之前,孩子们都是一种消极参与的态度,混过就好。先是小组淘汰赛,在放学后进行。夏天的太阳此时仍余威未尽,赛场上热闹非凡。老师从哪里借来大鼓,我方一有进球,就锣鼓喧天,天地震撼,场外呐喊声此起彼伏——老师要求,谁也不许缺席。而老师,在呐喊的人群中,早已忘记自己的形象,紧跟赛事,组织着一次次的呐喊,透过小蜜蜂的声音早已嘶哑,他却全不在意。这时的我,眼眶发热,想起以前班主任的话“这些年轻犊子....."
结果,奇迹出现了。经过几轮比赛,我们班居然小组出线进入半决赛,最终取得年级第三的名次。在二十个班中一跃成名,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一个以散慢无纪律出了名的差班逆袭成功。原来,我们也可以!这次逆袭意义非凡。孩子们在比赛中真实体味到了集体,团队的力量,拼搏的艰难,成功的喜悦。一股无形的力量渐渐凝聚,老师,成为他们新的船长。
成长
每个人都有被认可,被欣赏的渴望。在兄弟班惊诧注视下,在老师、家长的欢心鼓舞下,孩子们把比赛的成功延续到学习中,成绩一路攀升至年级第四。可兄弟们也不是吃素的呀,你争我抢,白热化的竞争,你起我伏。可终究这是一种良性竞争,孩子们没有忌妒,而是在老师深入引导下,着眼自身短板,目标是超越自我,而不是踩踏他人。
在这样的学校,有些班级不愿差生影响整体成绩,零星就会有孩子因不适应等等原因被劝转学,五十四、五个孩子只剩下四十多人。老师则再重申“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只要你在努力,老师就永不言弃。差点的孩子身边总安插几个成绩好的,让他们观察好生的学习习惯,受潜移墨化的影响。但年年岁岁景相似,每个人的中学记忆中总会有那么一、二个人桀骜不训,难以管教。有些班早已把这类孩子列入“隔离”区,不再过问。老师却说,一个优秀的班级不是你的好生有多少,而是你的差生进步了多少。
觉醒
终于,在即将冲刺时,几个班上总在末尾徘徊的孩子觉悟过来。我想他们是以后悔万分的心情,坐上时光机器拼命追赶过来的。在最近的一次模拟考中,一个前进了三百多名,还有一个居然取得班上第二,年级二十四的惊人成绩。老师比取得任何一次成绩都高兴,因为他知道,这个班,谁也没落下。孩子们自我驱动之轮已经开启,而且,是所有人。舵,就在他们自己手中。他的心,终于感到,累了。
幕布垂下,老师,在退场......
昨天,是最后一次家长会, 本以为会按以往惯例,加油鼓劲,打鸡血,却不料是早早结束了。几个科任老师说怕离别伤感没到场。而老师,也似乎没有更多的交待,他说散会时,似有情绪难以平复。原来,这是一场没有预料的离别。原来,孩子们能独立在舞台演绎时,老师就退场了。
离别
离别,在这群憧憬着未来的孩子眼中,不会是深刻的。而对老师的感恩之情则至少十年后方有体会。多少个365天,全心的付出、亦师亦友的陪伴,却是十年后才会得到也许有的感恩,而且还是别人家的孩子,这要一颗多强大无私的心才能耐住这样的寂寞。每次我想到孩子渐行渐远的背影时,我都忍不住眼泪盈眶,刀割般的心痛。老师此刻也正体会着这样的痛吧。可气的是,他们还毫未留意,没心没肺地向远处奔去了。而我们,却只能等待!
等待......
象弘丹老师说的,我也担心光阴流逝,所有的记忆会渐渐模糊,我想记录下此刻的心情,离中考32天。待孩子回头看时,最真实地体会到老师此刻复杂的心绪,而且满怀感恩之心——正如此刻的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