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喜欢靠直觉做事,但结果往往总是不太理想。古人常说三思而后行,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直觉思维呢?
《反直觉思考:斯坦福大学思维自修课》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自己和斯坦福大学的高材生差的就是思维方式,利用反直觉思考模式来做事,升级大脑系统。
01
差距一:
避免隧道视野
井底之蛙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过吧,青蛙因身处在有限的空间内,误以为看到的天空就像井口那么大。
信息匮乏或者思考不全则是引发“隧道视野”的根本原因。
比如我们找工作时,如果只是在招聘网站投递简历,资源有限。如果我们认识很多朋友,就可以向朋友咨询下,看哪个公司有合适的岗位,或者还可以让朋友帮忙推荐下等,这都是信息渠道带来的好处。
情绪激动时,也会造成“隧道视野”。
《说话的魅力》中写到小张夫妇打算买房子,他们和岳母一起去看房。在售楼小姐的热情接待下,他们来到了房子的所在地。小张夫妇只顾专心听售楼小姐的美言,根本没有看到天花板,地板和门框上的裂缝。
若非小张的岳母,一个人走在后面,没有因为专心听售楼小姐的“美言”而蒙蔽了眼睛。小张夫妇很可能在房子买定之后,才发现自己当天中了邪,对那么大的瑕疵,都视而不见。
由此可见,当情绪激动时,不宜做重大决策。
记住,要扩大信息资源,明确多种选择方案;情绪不佳时,不宜做重大决策。
02
差距二:
多从观察、分类、定义角度出发
之前小鹿快跑的知识付费这两年,我花5000元买的4个教训这篇文章成为爆文,戳中了我们多少人的痛处。
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像微信公众号,知乎,简书,微博,今日头条等,碎片化的时间越来越多了,我们却陷入了知识焦虑中。
订阅了很多公众号,买了许多付费课程,看到有用的东西就收藏起来,却从不深入学习。
我们总以为只有自己学习了这么多知识,才能不被别人甩在身后,跟上时代的脚步。
可问题是,你买了一堆的课程,知道哪些是适合自己的吗,还是只是因为别人推荐了,所以你就买了?
如果你想要掌握某种知识,就应该先去多渠道地观察什么能使你学会这个技能,是看书,看视频,还是学习付费课程;当你确定好这个渠道时,就要分门别类,进行筛选,最后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
知识焦虑是我们自己给自己挖的坑,多从观察,分类,定义角度出发,才能使我们更有效的学习。
03
差距三:
避免事后诸葛亮
当你做了某个决策,产生的结果不太好时,就会听到有人对你说,我早就给你说过了,这个不靠谱,你偏不听,这下好了吧。
这就是典型的事后诸葛亮行为,这种行为会导致我们倾向于高估自身能力,从而阻碍在经验中学习。
而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可以用金字塔逻辑来进行思考,先列出3个理由来,最后再得出结论,也就是你所要做出的决策。但是它有一个弊端,就是不能及时进行反思总结。
最最简洁的方法就是记录决策日志,记录我们当时为什么会做这个决策,以及预期的结果,事后可以及时进行反思总结。
记住,当你做决策时,多记录决策日志,会避免事后诸葛亮这种情况的发生。
思维决定行动,我们和斯坦福大学的高材生差的就是这3种思维方式:避开隧道般狭窄的视野;多从观察、分类、定义角度出发,占领先机;避免事后诸葛亮。
分享书籍:《反直觉思考:斯坦福大学思维自修课》[美]迈克尔·莫布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