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绿万枝红一片,动人春色满校园
浓绿万枝红一片,动人春色满校园。 这是我改动了的王安石诗句,这是我对秦安四中的印象。5月10日,我应邀参加秦安四中教研活动,让我感受到了秦安四中的潜力魅力。
文化育人 真诚行走至简致远
正直向上的书记王田库,在奋斗中遇到更好的自己。满满教育情怀的校长杨玉秋帮扶助教甘肃,新理念新思维走向新四中。先进的办学理念,凝聚人心、重塑制度、指导教学、规范管理,形成学校的“文化生长圈”。漫步校园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优秀的校园文化呈现在校园的墙上,钳在书记校长的办学灵魂里,更深蕴在师生的言行上,备课时用心,教学时激情,讲座时聆听。教育是春风化雨,是让人心暖的叙事。努力办有文化的学校,做有温度的教育,让校园成为师生文化共享、生命共长的乐园和福地。
看到活泼睿智的学生,看到校门口提着饭盒的学生家长,看到团结一心的老师们,身在其中,我也是美美的幸福感。
城边的刘萍讲《边城》的翠翠
秦安四中位处城边,刘萍是四中一位年轻上进的语文老师。她极具挑战色彩的上了一节观摩课“《Q正传》与《边城》对比阅读”。亮点多多,也有遗憾。
一、找准角度,确定思路
本次活动的任务是《阿Q正传》《边城》对比阅读,两篇课文是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小说节选。如何在一节课当中呈现出些许内容,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学习什么,怎样呈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接受到何种程度,这是教师最先考虑的问题。刘萍精心设计,集中于阿Q和翠翠的性格,阿Q和翠翠悲剧命运的成因,突围自己国民的弱点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精准定位了教学的目标。
课堂上以鲁迅“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和“翠翠是沈从文笔下美与爱的理想化身”两个问题来串联,形成了一个较为顺畅的课堂呈现。
二、熟悉教材,立足文本
教材是课堂的基础,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是要以教材文本为抓手的。无论如何设计课程,一定要立足文本,以文本为基。虽然新课改下,提倡大单元教学,倡导活动设计,但所设计的活动或是问题一定都还是要以文本出发,刘萍老师正是紧扣文本发问延伸,让学生学习有方向、有抓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阿Q正传》《边城》两篇课文虽是节选,但篇幅还是比较长的,再加上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所以要求老师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作品的写作背景、作家的创作思想及风格都要有所了解,这样才能较为顺利地完成教学,这也是刘萍老师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三、不完美才是真实的课堂
对于一节课,无论如何设计,总还是会有些遗憾。这节《阿Q正传》《边城》联读课,还是有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课容量有些过大,教学目标一有些多余。第二三个目标是值得深挖的问题,却并没有留给学生过多的思考、探究时间。如果课堂上能够预留更多时间,想必学生会对这些经典作品有更深的体会,也能够激起其更多的阅读兴趣。例如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深刻剖析与正确解读,对《阿Q正传》中国民的弱点,对于阿Q和翠翠悲剧命运的成因等等问题,都需要让学生深入解读体会,但碍于时间限制,只能浅尝辄止。若舍弃目标一,深入目标二三展开课堂,就能很好地展现出整节课的完整性与设计思路。所以文本内容的丰富性与课堂的时限性形成了一对矛盾,这也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探究和解决的问题。
心中有梦,逐梦前行!
长长的路,我们慢慢的走。
深深的话,我们浅浅的说。
教育的路上,需跋山涉水,走过千山万水,最终会抵达教育的锦绣河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