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第二站是秦淮河上的夫子庙和科举博物馆,因为夫子庙商业化太重,我主要搜集了中国科举博物馆的资料。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从隋朝650年开始到清朝1965年,经历了1300年的历史,这座博物馆就建在江南贡院地下四层。都说宇宙的尽头就是考编,其实古代人也执着于考取功名。
北贡院正面前有一巨型方水池称谓“墨池”,方形设计提现了科举考试公平公正,面积1300平方的墨池象征我国科举制度自隋朝以来延续了1300年。
秦淮河畔,一边是歌舞升平,隔江犹唱后庭花,一边是皓首穷经,一心只读圣贤书,正可谓是才子配佳人。
整个博物馆场馆有五个展区,从进门的坡道往下走,竹简一样的高墙人行其中彷佛渐渐走进历史的隧道,竹简寓意着读万卷书。与之相对的是瓦片堆积的高强,特别像鲤鱼的鳞片,寓意着鲤鱼跃龙门。这让我想起了总统府的台阶,两边是八字形状,共有五个台阶。八字台阶寓意着八方宾朋,五个台阶则代表着五湖四海,象征着总统府欢迎来自各方的人士,中华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
第一展区主题为国求贤,展示了古代科学的选才制度。第二展区鱼龙变化,不仅有可以通过科举鱼跃龙门的龙门装置,还有古代考生的考卷,每个字都像是印刷一样。
我就有一个疑问,古人的书法写得就和字帖一样工整,古人又没有修正液,写错了怎么办呢?这里比较有意思的是考试用老鼠胡须写成的密密麻麻的小抄,需要拿放大镜才能看清楚,看作弊小抄这件事从古至今都存在。除了纸质的小抄,还有的考生另辟蹊径,采用飞鸽传书,结果由于内容太多,家人在第一页的末尾写上了背面还有,考生原封不动抄上去,结果漏了陷。
清朝有一个惊天动地的作弊案件,康熙五十年的江南乡试中,赵晋作为副主考,涉嫌与多名考官受贿,将才学低劣的盐商子弟录取为举人。这一事件引发了考生们的愤怒,他们通过涂改匾额、张贴对联等方式表达不满,并将财神爷锁于府学明伦堂。曹寅作为江宁织造,负责皇帝在江南地区的耳目工作,他通过密折向康熙皇帝汇报了这次舞弊案。康熙皇帝接到奏报后,命令两江总督噶礼和江苏巡抚张伯行审理此案。最终,赵晋、王曰俞、方名等受贿人员被处斩立决,主考左必蕃因失察被革职。
看个这个史料,我想到曹寅就是曹雪芹的父亲,曹雪芹从小跟随父亲耳濡目染,才有了红楼梦富贵奢华的描述。看到赵晋我还想到另一个人,就是唐寅唐伯虎,他就是在江南贡院参加了考试。但是由于唐寅在科举考试前和友人在船上拜访了赵晋,所以被这叫作弊案牵扯受冤,真的是天妒英才。原来,知道的知识节点越多,还原历史的真相越多。
第三展区金榜题名,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大小金榜,佼佼者将进入翰林院学习为官之道。第四展区金陵佳话,呈现了科举对民俗生活的影响,还有秦准的非遗传承。
第五展区源远流长,展示了中国科举文化的延续。从地下出来之后还可以参观一下明远楼和号舍,看看古人考试的地方是什么样的。
看到号舍,我想到了热播剧《庆余年》,电视中的春闱情节,写的是一比一还原历史。除了严格的搜身,甚至用水都要进行公开审查。考生在一个很小的封闭空间,桌子除了可以写字,也可以做床板,考试环境太艰苦了,不是常人能够承受的。
原来,古人比我们更卷,在科举考试这条独木桥上吃尽了苦头。当国外已经打开了科技大门,我们还在死记硬背四书五经。然而不得不说,和高考一样,这是相对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