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事也多了身份角色的转变,相信一件事或者一个理念的执行遇到困到是常态。
慢慢的也就没有那么执着了。人的成长是多元化的。不盯着某一方面死磕,容易引起家庭矛盾还有内伤。
最近几年我们都在提倡科学育儿,做一个成长型的父母。可是我们在生活中只能从自己的行为举止中去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行动起来去影响他人。
一家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史,那么就会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对待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认知。但核心点也是为了孩子好,可是真的是为孩子好吗?孩子享受到这种好了吗?很少有人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
就比如,再夸自己的孩子同时要去贬低别人家的孩子。这种说话的模式本身就是错的,让孩子会有一种优越感,而且是比较的优越感。但实际上孩子已经被夸奖蒙蔽了观察和思考能力,看不到别人的优秀。更重的是不能正确看待问题。
“你看你的朋友就是容易生气,我娃就表现的很好。”这是孩子的奶奶为了缓解孩子闹情绪所说的,安慰还得话。
可能暂时安慰了孩子,可是孩子也是有思想的她也会考虑奶奶这么说的原因,和她自己的想的的差异。下一次可能还会这样。
作为父母来说,我们针对问题来说,而不能针对人。更不能断章取义,孩子上中班了是可以讲清楚事情的原尾。引导孩子怎么做是对的,而不是给别人贴标签,从而安慰自己。
更让我懊恼的是孩子爸爸也在帮抢,觉得小问题没有必要说。
还有生病,孩子发烧是很正常的事。科学护理,而不是一味地吃药,乱用抗生素。有的药小孩子确实不能吃,可是为了让孩子的各种症状下去,就必须吃。
我们作为父母,要学习基本的医学护理常识,而不是人云亦云。不能因为一生病爷爷奶奶很着急很担心。就赶紧吃到药,去安慰孩子爷爷奶奶的心里。那这个药到底是治什么的?
有时候真的是过度用药。孩子大部分情况都是可以考自己的免疫力去打败病毒的。这说的是自限性疾病,时间到了症状就会越来越轻。可是没有人能有耐心等待,当然是害怕病情严重,可是我们拥有了护理常识是不是就可以判别呢?
是药三分毒,不知道喝了那没办法。当我们学习了,明知道不需要喝那个药,甚至像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这个药是不建议3岁,甚至6岁以下的孩子服用的。可是到了医院或者诊所还是会开这种药。我们父母是不是可以选择不喝就行。没有必要去抵抗别人,毕竟自己家的孩子自己是第一责任人。
科学育儿,真的需要一代人去践行。在我们家我希望我就是那一代人。
坚持,在育儿的路上和父母家人朋友求同存异!因为他们也是真的爱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