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因为目标结果大,对目标结果有要求,
使得自己感觉压力太大,认为做不到这样的结果,使得执行力不行,迟迟不肯行动!一直拖延!
比如,
制定目标时,把制作视频的目标定为,是播放量达到1.7万,感觉播放量达1.7万压力很大,使得自己迟迟不肯写文案,拖延了好久写了文案,音频还没有录,因为感觉自己的声音不够好听!
看了书籍与自我分析,发现是由于我不应该对结果进行要求,能做的就是,在因上提要求!
因为把作品投放过去,播放量是多少是我不可控的,而在因上,做作品上,可以提要求,可以下功夫!
比如,不要求视频播放1.7万,而是要求,我可以做到和对标作品质量一样的作品!
比如,不要求文章有多少观看,有多少点赞,而是尽自己最大能力的写文章,多少人观看不在可控范围内!
比如,不要求写出专利获得领导赞扬,只要求总结一下工艺,找到一个创新点写专利!
当把目标放因上,而不是果上,瞬间轻松了,动力满满了。
因上提要求、下功夫“理论”,像《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提倡的,在可控范围的“影响圈”下功夫,对于不可控的影响圈外,随缘!。积极主动的人把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影响圈”,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注:
![](https://img.haomeiwen.com/i6982883/9ae7e0c27cd97e55.jpg)
注:
关注圈: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或核战争等,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
影响圈: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被圈定为影响圈。圈外的为超出能力范围内!
网上有个段子是:月薪3000的人关注国际局势;月薪1万的人关心国家大事;月薪3万的人关心团队管理和KPI如何达成。
这种现象在欧美也一样,越是生活在社会底层,越是生活在贫困线上的人,越是关心国际上的动态。
而牛人总是关注自己可以左右、可以影响,甚至说可以决定的事情。牛人关注自己的影响圈!
所以学习和读书是他们长久以来践行的习惯。
同类,事情的“因”可控,属于“影响圈”,因此在“因上努力、下功夫”
比如,做视频,观看次数不可控,做的作品质量可控,尽最大努力做好,细节把握好!什么样的播放量不再可控范围,随缘!
录文案,做到和对标作品质量一样就行,播放量随缘!
“因上提要求、下功夫,果上随缘”“理论”
可以,提高行动力,治疗因压力导致的焦虑,减少内耗,减少对果的执着,精神轻松,!
领略佛家精髓“因果关系”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