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确是比北京更适合生存的地方,昨天37度高温,今天一睁眼发现正在下雨,等到招呼完女儿写作业已经快中午,雨已经停了,20+的温度十分的舒适。
今天打算带女儿去见识一下医院的康复中心,让她看看里面各种各样的器械以及爷爷是如何做康复训练的。我们到病房时父亲正在睡觉,他被我叫醒后主动和我说话,而且是生病前那种领导式的命令语气:“我目前要好好恢复体力,先不去锻炼了。”此时,姑姑也来到床边,他看了一眼姑姑,指着她说:“你和华华(另外一个姑姑,他的妹妹)也要这样做,先养身体再锻炼。”说完他准备闭上眼睛继续睡。我觉得他可能是被叫醒了还没有清醒过来,于是提醒他三点有康复训练课程,他想了一下仿佛恍然大悟,立马撑起上身准备穿鞋出发。女儿很主动跑过来给爷爷穿鞋、系鞋带。
到了康复中心,还没有到约定的时间,于是父亲自己先找了一个器械(就是一个一排排横杠的架子)开始锻炼站立和上肢,女儿在一旁配合爷爷手的高度爬那个架子。不一会儿父亲好像看到一个认识的人,是一个戴眼镜的男的康复师,似乎要跟他打招呼,于是我问他是不是认识他,他说对,他很不错。我刚过去把这个康复师交过来,父亲的康复师也到了。
今天主要训练了三个部分:
- 右手活动范围拓展
- 独自蹲起及站立
- 行走
不得不感慨人体真的很神奇,短短几分钟时间,就能看到一个个的动作从无法完成到熟练。在训练蹲起的时候,我才发现一个我们正常人忽略的细节——重心变化。康复师要求父亲从坐姿实现站立,首先,让他弓腰,上身前倾,然后腿部发力……一个我们看起来再平淡无奇的动作,其中竟然蕴含了这么多细节和道理。
看到了这些细节,我也就明白了父亲肢体行为康复的关键——重心。此前我就发现在病房的时候,他自己往椅子上坐总是很害怕,总是控制不好,感觉屁股是掉到椅子上一样,现在一下子明白,他在往下坐的时候太早让上身后移,导致重心从双腿移到了后面,导致重心不稳。
想起王阳明顿悟前,对着一颗竹子训练格物,格到精神恍惚也一无所获。儒家似乎是不太重视目标的重要性,只强调方式方法以及重复。我们的教育似乎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回家路上,和女儿聊天,提到了她最近学的一些知识,我突然发现有太多太多都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所谓常识,比如:
- 一周为什么是360度
- 是什么东西决定了农历和阳历的不同,我们的纪年法到底是如何产生的
- 为什么一天24个小时,一个小时要分成60分钟,而秒和毫秒、微秒又回到了十进制
- ……
再想想我们对于抗癌的选择,有多少错误源于无知,有多少错过是因为信息不对称。
神说我们会经历非常多的不同的人世,积累不同的体验才是我们为人一世的价值,所以,事情不分对错好坏,从中获得怎样的体验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