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心里,有所期待,才感觉一切都有了意义。
期待,就像小时候过年一样,那种期盼的美好让人快乐,单纯的一种渴望。有好吃的,有鞭炮放,有新衣服穿;挂灯笼,贴对联,包饺子,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盼到了那一刻,因为得到而满足。
长大了,工作了,离家在外了,过年就是对乡愁的眷恋。一年忙到头,再苦再难,回家过年,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
记得97年,我刚去广东东莞。别一提东莞就瞎激动,我不是去“留学”,我是真正的从“基层”做起!别玩谐音梗,那个和我的性别不符。
临近春节,我去定火车票。那时候买票除了去火车站,就是到旅行社。火车站离得很远,还是在旅行社订票比较方便。我这头一年吃了没经验的亏,去得有点晚,到了旅行社一看,队伍都已经排出二里地了。夸张点,显得问题严重。从早上排到中午,提前一两天回去的愿望落空,只能大年三十到家。原来的计划一旦落空,就没了回家的心情,干脆不回了!
事实上我做了很愚蠢的决定。春节一天天近了,我开始百爪挠心,五脊六兽,心里没招没落儿的坐立不安。最后决定还得回家。再去旅行社订票,只能大年初一到家了。这时候来了果断劲儿,大年初一就大年初一,定了!
大年三十,我坐在火车上“咣当当!咣当当!咣当当……”头一次在火车上过年,我以为车上应该给大家送温暖,反正也没几个人,还不每人来盘饺子啊!我想太多了,饺子是有,二十块钱一盒,一盒应该有十个。吃这几个饺子,眼泪差点下来了,不是心疼钱……
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年像一个目标,是一个理由。为之兴奋,为之筹备,为之付出,为之努力,为之殚精竭虑,为之奔波劳碌,为之……都心甘情愿,体 现出一个念想存在的重要性。
当过年浓缩到一顿年夜饭的时候,当感觉到时光如飞的时候,因为美好的时光过于短暂,过年变成了一种忧虑。想得到,又怕失去。如今过年,年前的准备承载了我对年所有情感。所以我并不盼着过年,我就希望它在不远的地方牵绊着我。
从要结果,到注重过程的演变,是年龄带给我们的心理变化。
西藏之行,我觉得还是走得太快,我还有往后拖延的能力吗?要不,我站在原地不走了,像一个耍赖皮的小孩子。如果不让停,我就向前走一步,向后退两步。
纳木错近在眼前,我不知道是因为传说的凄美,还是因为过于激动而感觉一丝忧伤。车轮在滚动,我没法向后退两步。退一步就海阔天空了,怎么就不能退呢?好吧,我还是应该整理一下情绪,才对得起眼前的美景。耍赖皮解决不了问题,成熟点吧,都一百来斤的人了。
“刚才我在那根拉山口,看见有个人往天上撒纸片,那是干什么?”我问老牛。
“那个叫风马,藏语叫龙达。也是祈福的一种方式。”老牛说。
还得学习呀,不学习就一窍不通。
“现在开始上课了,你也来学习学习,都下山了,你打起精神!”我对望着窗外的何子说。
何子把斜倚着的身子正了正说:“你老人家辛苦!”
我说:“为人民服务!”
撒龙达,是一种藏传佛教的特有传统,主要意义为转运,起运之用。
“龙达”是藏语。“龙”是指天地间大气中的元气和无形的神灵;“达”是指信教徒在元气的充沛下和神灵的保佑下,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龙达”属于原始苯教崇拜大自然的产物,是藏传佛教祭祀各种神灵的主要内容之一。龙达”有纸和布做的两种,上面印有图案和经文,呈正方形或长方形,中间印有一匹驮摩尼宝珠的骏马,上有日月,四角印有龙、鹏、虎、狮四种动物,还印有“六字真言”或“八字真经”等密咒。据说表示法力无边。
“龙达”正中是扬尾翻蹄引颈长鸣的骏马;骏马上空是展翅翱翔的鲲鹏和腾云驾雾的青龙。骏马腹下是张牙舞爪的老虎和气盛血涌的雪狮。藏族图像学中,虎象征着身体;狮象征精神;龙象征繁荣;马象征灵魂;鹰象征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纸质的“龙达”也叫“风马”,“龙达”使用时,纸做的由男人顺风撒放,布做的用毛绳串联起来,悬挂在桥上或神山、“拉则”等地。
藏族地区,各个地方都有放“龙达”的习俗,主要是为了祈求神灵保佑自己吉祥如意,祈祷平安顺利。正因为是一种寄托,人们才扇动想象的翅膀,特意挥毫作乐,让“龙达”正中飞奔的骏马驼载着“如意瑰宝”带上美好的祝愿,让这匹匹“马儿”乘风而去,在蔚蓝的天空自由翱翔,从而融进了“浪漫”这一藏民族最突出的心理特征。
后来在窦文涛的新节目《锵锵天下行》里“远上白云”那一集,正好看到有藏民在“撒龙达”。撒的时候,用大拇指和食指捏着,在手里抖一抖,让它松散,撒的时候才有天女散花般的效果。胳膊从怀里往上甩,那种掏心掏肺的感觉拿出来才有诚意。撒的时候要大声喊一嗓子“噢……!”要让众神听到,并用藏语说一句“吉祥如意”!
“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老——师——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