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 1897年出生,张幼仪1900年出生,陆小曼1903年出生,林徽因 1904年出生。张幼仪是徐的原配,陆小曼是徐的爱人,林徽因是徐的女神。三个女人因为徐志摩命运被交织在一起,总被后人评论。但是每个女人都值得尊重。
18岁的他遇到15岁的张幼仪,父母之命。
24岁的他遇到16岁的林徽因,情窦初开。
28岁的他遇到22岁的陆小曼,激情似火。
因为每一个结果,都是一个因果,有慧根的人,各有各的感悟。
18岁的徐志摩遇到15岁的张幼仪
张幼仪出身名门,二哥张君励是著名法学家,四哥张公权曾任民国中央银行行长和铁道部部长。她性情温和善良,长相明眸清丽,知书达理又遵传统守孝道,他们的婚姻是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张幼仪出嫁出家非常风光,嫁妆都装了一节火车箱。但这一切在徐志摩眼中就是旧时代的悲哀。他是诗人,渴望爱情,他不爱张幼仪。婚后不久,长子徐积锴出生。徐志摩便赴英国读书,在剑桥爱上了林徽因,因此向怀有身孕的张幼仪提出离婚“无爱之婚姻忍无可忍,自由之偿还自由”。这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多大的打击。
最终,她成全了他。
她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好字,眼神坦然的说”你去给自己找个更好的太太吧“。
张幼仪在离婚之后,远赴德国柏林,学习德语和幼儿教育。张幼仪从国外归来,进入东吴大学教德语,还出任过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又在上海闹市区静安寺路开了一家云裳服装公司。由张幼仪执掌的服装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新式服装公司,采用独特的立体剪裁法,一改中式服装形式,在上海滩风靡一时。
徐志摩在36岁不幸飞机遇难,作为前妻,张幼仪还无怨无悔地尽责,养育他们的孩子,以女儿的身份照顾着她的前公婆。徐志摩在台湾出版的全集,也是张幼仪亲自指导整理编辑出来的。
1988年,张幼仪在美国安静的去世,享年88岁。
24岁的徐志摩遇到16岁的林徽因
康桥邂逅,你是人间四月天。在伦敦的日子他们相遇。
林徽因家世显赫,她的父亲曾任中华民国的司法总长。林徽因聪明伶俐,从小便熟读各类诗书。她性格活泼、有着博学男子般敏锐的洞察力,来到英国后更是学到一口纯正的牛津音。徐志摩最喜欢的拜伦、云雪莱诗句,林徽因都能用英语流畅地背诵出来,声音就象山涧流淌的泉水般动听。
林徽因就象一盏清茶、一缕花香,一汪清泉、一轮明月......让徐志摩坠入了爱河。
年仅16岁的林徽因也深深地被徐志摩俊朗的外貌、迷离的目光、忧郁的浅笑、长长柔柔的下巴,诗情与才情吸引着。她那年轻的心微微颤动起来,在志摩的眼神中,她第一次读懂了什么叫柔情,什么是忧郁。
但林徽因始终清楚,徐志摩只是她生命中的惊鸿一瞥,只是一次漂亮的过错。“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这一句是林徽因发自肺腑的对徐志摩的真情告白。1921年10月14日,林长民悄悄把刚读完中学的林徽音带回国了,并把她许配给梁启超之子梁思成。
林徽因并非嫡出,是林长民的小妾所生。母亲不懂琴棋书画,又不善操持家务,既然得不到父亲的疼爱,也得不到奶奶的欢心。唯一庆幸的是,她生了一个聪明漂亮的女儿,全家上下都非常的疼爱林徽因。如果自己嫁了徐志摩,就等于做填房,不仅辱没了显赫的门庭,日后母亲在家中的地位更是可有可无。梁思成对林徽因的爱,让林更加彷徨,加上梁启超这位恩师给徐志摩的压力,让他们最终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
1931年,徐志摩为了去听她的报告,在碧海蓝天中,他把他36岁的生命回报给了前世至爱的林徽因。后来,林徽因把他飞机出事的那块残骸地寄存在她的卧室里,林徽因知道,她是最懂他的女人。
1955年4月1日,一代才女林徽因香消芳尽,绝尘而去。时年51岁。她用她裹挟着自己一生的清冷婚姻,玉成了无数男人心中的妄想。由梁思成设计的墓碑上刻着她生前已千百次的自语:“这里长眠着林徽因,她是一位建筑师、诗人和母亲。”相信梁思成一生“诚心诚意”的爱一定不会让林徽因遗憾,他们之间不仅有爱,更有共同的理想和事业。
28岁的徐志摩遇到22岁的陆小曼
陆小曼同样出身名门。其父陆定,是民国初期的赋税司司长,其母吴曼华也是名门之后,多才多艺。 陆小曼从小私塾教育,不仅才艺双全,还得懂得英、法两国语音,是个典型名媛,姿容曼妙,名倾一时,当时“南唐北陆”就是说陆小曼。父母之命,将其将她嫁给了年轻有为的陆军少将王庚,婚礼相当奢华气派。婚后陆小曼仍然热衷交际、画画。
徐志摩与王赓同是梁启超的学生,于是徐志摩成了王家的常客。由于王赓专注于工作和前途,因此他常要徐志摩陪伴陆小曼。陆小曼与徐志摩一起游长城,逛天桥,到来今雨轩喝茶,去西山上看红叶……他们一个是窈窕淑女,一个是江南才子,爱情的火花就这么点燃了。 陆小曼与徐志摩感情渐深,两人“恨不相逢未嫁时”,最终他们走入婚姻的殿堂。
婚后他们过着如胶似漆神仙眷侣般的生活,然而激情总是短暂的,婚后陆小曼与徐志摩在性格上的差异逐渐显露出来。她每天过午才起床,下午作画、写信、会客,晚上大半是跳舞、打牌、听戏。徐志摩常常婉转地劝告陆小曼,但效果不大。后来,徐志摩的父亲出于对陆小曼极度不满,在经济上与他们夫妇一刀两断。徐志摩不得不同时在光华、东吴、大夏三所大学讲课,课余还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即便如此,仍不够陆小曼挥霍。而陆小曼在舞场霓虹里,把时光轻轻送走了,直到徐志摩失事。
志摩去世后,陆小曼受了很大打击,她素服终身,也不再去游宴场所,画画和编徐志摩文集,是他后半生最重要的两件事。 1947年3月,晨光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志摩日记》,里面包括《西湖记》、《爱眉小札》、《眉轩琐语》、《一本没有颜色的书》和《小曼日记》五个部分,小曼在序中再次表达了自己的心愿:我决心要把志摩的书印出来,让更多的人记住他,认识他。
1965年4月3 日,一代名媛陆小曼在上海华东医院悄然过世,享年62岁。
张幼仪真的是适合做妻子的女人,她一生活的都很认真,虽然婚姻让人遗憾,但更值得尊敬。她在《小脚与西服》一书中坦陈:“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没有办法找到我自己”。
林徽因是他一生追求的女子,他们都是诗人,心意相通。“我将在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知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然而真是造化弄人,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徽因是理性的,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她没有错过人生的每个阶段。
陆小曼适合做情人的女人,他们以狂热的感情爱上了彼此,相信他们一定经历了神仙眷侣般的幸福,只是遗憾的没有牢牢抓住,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还好陆小曼后来觉悟了,她自己后半生的实际行动表达爱和思念。
在我看来张幼仪对于生活后知后觉,是有胆识有气量的女人;林徽因最理性,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懂得取舍;陆小曼敢爱敢横敢悔,她有勇气追求爱情,也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错误,她活的真实。
徐志摩的三个女人都值得人尊重,但我佩服活的最久那一个,因为时间会冲淡一起!也正是张幼仪的放手成全了去追求爱情的徐志摩,才让这个世界留下了这么多美丽的诗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