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终于也加入了“父母皆祸害”小组

终于也加入了“父母皆祸害”小组

作者: Phoebe666 | 来源:发表于2017-01-04 02:14 被阅读2974次

    1.

    16年最后一天,大家都在热火朝天作年终总结,跨年,展望美好的2017,一时情绪冲动,竟然加入了著名的“父母皆祸害”小组。

    17年第一天,看了安徽文艺出版社莫洛阿的《恋爱与牺牲》,并不是冲着标题,是冲着“傅雷译文集”看的。

    最喜欢《恋爱与牺牲》部分的《庞贝城的末日》那篇,写贵族爱德华·皮尔卫不顾阶级观念深厚的母亲极力阻挠,娶了家世一般的洛茜娜。带着母亲的“如果你娶了这个女子,不到一年,你将会成为全英国最不幸的男人”的预言,两人开始了婚后生活。

    相爱容易相处难。婚后第一年过得很好;母亲的不详预言似乎已被事实打消。然后两人各种相处中性格差异一些生活矛盾开始慢慢出现,想借助旅行缓和矛盾却因两人单独相处矛盾更加凸显,终于无法调和,女的变得歇斯底里,男的忍无可忍把她关进神经病疗养院幽禁了。

    文章结尾,80岁的皮尔卫夫人边历数她丈夫的罪恶史,边把他早期的信札念给人家听,那些热恋期的狂热语言和激情,直让人唏嘘“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

    后半部的《人生五大问题》中,莫洛阿《论婚姻》、《论父母与子女》、《论友谊》、《论幸福》,讨论人生五大问题。虽老生常谈仍发人深省,除了说“女人真正的创造是孩子”不赞同外,其他颇有可取之处,有些段落忍不住想念下来给人听。

    比如:“共同生活的困难常使配偶感到极度的惊异。主要原因是两性之间在思想上在生活方式上天然是冲突的,什么也消灭不了性格上的深切的歧异。” 比如:“女子能够主持大企业,其中颇有些主持得很好。但这并不是使女子感到幸福的任务。的确,我们应当承认她们是助手而不是开辟天地的创造者。”

    这些调调跟现今也无甚差别。 前两天坐火车,车厢里一个去越南旅游的50+北京阿姨,一江西走南闯北的48岁大专学历图书销售员大叔,按说两个人都算有些文化的,比一些文化更低些的相对来说应该好些吧。结果两个人口径非常一致,说着女的不能事业比男的强,也不要读太多书,大学毕业2年26前就该结婚生子重心回归家庭;大叔说到女儿当初准备读大学时他托关系要女儿考毕业后回到当地单位工作的定向专业,结果被女儿反抗拒绝没去参加那个专门的考试。

    看吧,普罗大众的观点就是这样的。在旁边看毛姆《旋转木马》狗血恋情的我感觉到深深的恶意,心里嘀咕着自己的真实情况那些数字估计在他们眼中已是怪物级别。

    前几日见到旧同事,问的无非还是工资和感情,都是数字,林子祥的《数字人生》。

    2.

    《论父母与子女》:“每个家庭蕴藏着一种内在的特殊的烦恼,使稍有热情的每个家庭分子都想逃避。但晚餐时的团聚,家中的随便,自由,还我本来的情操,确另有一种古代的有力的德性。”

    家庭生活的伟大与苦恼。年轻人为着抱负追求逃离家庭,生病孤寂时又眷恋家庭的温暖,毕竟“没有了家庭,在广大的宇宙间,人会冷得发抖。”

    最后作者从研究中得出一种实用的教训:“第一是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的重要,(略)若我们能给予他一个幸福的童年,便是替他预备了较为容易的人生。怎样是幸福的童年呢? 是父母之间毫无间隙,在温柔地爱他们的孩子时,同时维持着坚固的纪律,且在儿童之间保持着绝对一视同仁的平等态度。更须记得,在每个年龄上,性格都得转变,父母的劝告不宜多,且须谨慎从事,以身作则才是唯一有效的劝告。还当记得家庭必须经受大千世界的长风吹拂。”

    作为我们人生的开端,家庭和父母是每个人的起点、渊源,无从选择,纯属运气,只能接受。

    一个人若在幼年有一个好母亲,这样开始的人生是精神上的极大的优益,虽经过失败与忧患,而自始至终抱着信赖人生的态度。反之,会造成烦恼不安的悲观主义者,感到痛苦,失去尊敬之心,对生活中任何事物都想反抗,“一个轻视她母亲的女孩儿,以后将轻视一切女人。一个专横的父亲,使他的儿女们,尤其是女儿,把婚姻看作一件可怕的苦役。”

    昨天首页上这篇今天说说我没文化的父亲 下面的留言可看到多少不合格的父母,多少受到戕害的心灵: “一代代的不自知,将性格的劣性传递下来,以一种惯性一代代的传递着,直至擂碎了某一代的内心,他们用一生将内心重新拼接,生发出对人生的新的思考。”

    有些为了让这种具有遗传性的劣性绝根,在自我治愈的同时,决绝地选择不再传宗接代,不再让此代的痛苦代代传递,这种意识不知那些上一代的可否知晓?

    婚姻之难在于两个人矛盾不可调和还要朝夕相处,本该作为“共同体”的家庭中两个人,不是统一战线,为子女构成一个坚强的堡垒抵御外界,而是各持己见搞内战毫不妥协,互相无止境地消耗彼此,直至心力交瘁再无余力万念俱灰心灰意冷。一个要做专制暴君一意孤行坚持己见,一个被抑制不得表达自己意愿,意见得不到重视尊重,继而是无休止的拉锯战。不是两匹马齐头并进,而是一个向左一个向右拉扯,结果只能是原地不动虚耗精力。

    处于此种父母相处模式下的子女,眼见着沟通的无效,眼见着肢体的暴力,语言的冷暴力,憋屈,愤怒,压抑,痛楚,感到无所适从,多次改善的努力心血的无效、虚掷的精力情绪只会让人精疲力尽、麻木、绝望,甚至求助荒诞的神秘力量借以慰藉,然后是嘲弄自我安慰逃避放任。

    有人会得出一些理论,即一个人的固执从来无法改变,即使是小小的习惯。你从来都不能改变另一个人,他脑回路的结构和行为模式带着他上辈甚至上上辈的烙印和内心创伤,带着他永久的缺陷和不健全,那些几十年的心理痕迹像树的年轮,一年复一年,一遍又一遍地得到巩固,刻进机理深入骨髓,要改变除非血肉剥离。

    无力感挫败感虚无感荒诞感生生吞噬了心里的温度,冰冷一些仿佛能把痛苦麻木一下不复抬头,无奈地把它逼近一个小小的角落,封印,恒久地摩擦着柔软肌肉,还能变珍珠不成。

    人们就是为了互相折磨把彼此耗干而存在的,至死方休,不得清净。

    人生多艰。如果大家都在生孩子之前思考下,也许下一辈的痛苦会少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终于也加入了“父母皆祸害”小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iqo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