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感官人各有不同,比如散光的人看灯光与常人不同。不过,散光的人的数学、时空观念等和正常人是一样的。所以知性——认知形式和道德一样也具有永恒性吗?
B:前者是主观感受,后者是客观理论,不能混同。所谓“人只能认识他所能感觉的世界”,感觉对人的主观世界有极其重要影响,这个问题我的书(《得意忘言:汉字的奥秘》)解释“感”字的部分也论述过。
A:比如数学就是认知加上经验得出来的,又如我们的抽象能力把具体事物抽象成1和2,这类能力应当就是先天的认知形式吧?这种认知形式是否我们先天就拥有的?
B:五官的感受能力(良能)和大脑的抽象思维(良知)有区别。
A:人有智力和道德。认知形式在心学里归类于良能还是良知,我还是不确定。
B:狭义来说,良知是指与宇宙本质相同的道德法则,认知形式是良能。广义来说,认知形式也算良知,如古希腊哲人就把数学、逻辑看作永恒的东西。
A:那么,这个认知形式是否永恒的?
B:形式是永恒,认知必需有主体,不能说永恒。永恒的形式赋予人身上,成为认识主体。
A:马哲有形上学吗?感觉历史唯物主义与科学一样啊?
C:中国特色的马哲比原始的马哲更完善。
B:“孔马有力”,我提出过这个概念。
A:什么意思?
C:中国人天生具有辩证法,无神论,天生是共产主义者。马哲与儒家为主的华夏思想体系,天然亲近。
A:马哲的本体论就是物质吗?主要谈什么?
C:马列不怎么谈道德,都是谈规律。
B:物质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道德法则,结合起来,知行并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