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孔子对自己的评价: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大家有没有发现,人们在劝导别人的时候,道理说得一套又一套。如果放到自己的身上,都不算,就是天王老子说了也不灵。这是典型的厚己薄彼。
我们在责备别人或者是期望别人变好的时候,是不用承担责任的,而且动动嘴皮子,丝毫不费力。如果需要让自己去改变,那就要去适应不情愿的条件,极大地消耗自己的能量。据说这种保存自己实力,消耗他人的做法,是千万年前基因遗传下来的密码。
做好自己,简单的一句话,做起来可就难了。因为在很多时候不好辨别是对是错,尤其是放在当前的局面。顺其自然,给人的印象是不苛求不强制。时下流行的词语“躺平”,也是这个意思。当局者迷,一头扎进迷雾里一切都混沌。所以在万千思绪交织的境地里,一定要抬头看方向。一件事放在长远上来看是否有利,才是正确的事。
不要怨天尤人,真是大智慧。如果我们把做不成事归因于外界的条件,不仅于事无补,还会消耗自己的能量。人在大自然面前显得多么渺小,哪能一切都随自己愿。只有在不断地试错过程中成长自己,才能沉淀真正属于自己的本领。那些试错的途径,本来就是很正常的现象,为什么要怨天尤人呢?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犹如一棵树的生长,先把根扎进黑暗的土壤里,耐得住黑暗的寂寞,终能看见地平之上枝叶繁茂,艳阳满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