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的力量

作者: 魏巍日记 | 来源:发表于2018-10-10 09:57 被阅读16次

    我儿子胆小,这点随我......

    5月份去济南的时候,到了方特乐园买了亲子通票,结果什么都不敢玩……

    十一儿子放假了,在家里又闷不住,媳妇计划着去青岛玩,最后想想还是算了,干脆去市里玩一圈吧,一拍即合。

    带他们去看了场欢乐剧,最初还是蛮兴奋的,但是坐不住,毕竟看不懂剧情,只是看看热闹,他以为是演的《熊出没》。

    全程都在问我,爸爸,熊大怎么还不出来呀?!

    出发时我就在网上就订好了票,按照往常路程计算,会提前到场半个小时左右,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把车开到4s店,该做保养了。

    过节的缘故,路上车多,还有几起车祸,我们到达剧院的时候,节目已经开始了。

    先来了两个杂技。

    一个是高空翻跟头,类似体操里的吊环项目,一个长的像俄罗斯体操运动员似的小伙子去表演的,比吊环惊险多了。

    一个是玩塑料圈,手里有几个扔来扔去,类似咱们杂技团的扔帽子,我更喜欢这个,塑料圈看似谁都会扔,但是扔到这个水平,我觉得没有10年的功底是做不到的,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想想觉得挺有意思的,十年就练这么一个玩意,要是马戏团倒闭了,你这一身屠龙术能干啥呀?!

    第三个出场的,就是小丑。

    他拿了几截钢管和木板,看样子是表演平衡项目。

    出于惯性思维,观众以为是个杂技项目,很是期待。

    这小子试了一次,摔倒了,全场大笑。

    主持人看不过去了,拿了个木板放在钢管上,轻松就实现了平衡,全场给予了喝彩声,还有美女去送了一束花,主持人表现的很自豪,很骄傲。

    那小子又试了一次,又摔倒了。

    全场静音了,突然一个小孩喊了一句:你是个笨蛋。

    接着,全场爆笑。

    主持人从鲜花上采了一个绿叶扔给了他,鄙视……

    他迷茫、失落,众人的嘲笑声此起彼伏。

    我旁边坐的是一个很优秀的创业青年,他眼泪都要出来了,他说他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当时我也特别感动,不至于想哭,只是觉得感同身受,这些年,我经历过的挫折太多了。

    当你成功时,满是喝彩。

    当你失落时,满是嘲笑。

    他决定挑战极限,三层钢管两层木板,他个子又矮,站不上去,找了个椅子,有人把他扶上去,成功了。

    全场又是雷鸣般的掌声。

    他期待有人送他鲜花。

    没人!

    他回头去把舞台上的那片绿叶拣了起来,仔细的端详,全场又是雷鸣般的掌声,有个小女孩出现了,送了他一束鲜花。

    接着,一群小朋友冲到台上去,有人把玩具送给他,有人把零食送给他。

    我推测,第一个小姑娘是安排好的,后面的小朋友都是被引发的,那场面太震撼了,很多人都流泪了。

    当然,这么说起来感觉你们真是小题大做,不就是个节目嘛,一切都是设计好的,但是在那样的氛围内下,你很容易把小丑想象成自己……

    他不搞笑,却让你笑了。

    他不煽情,却让你哭了。

    这个小丑多次返场,他贯彻了全场,我觉得做夜场的朋友,真的应该去感受一下,看看人家那节奏控制的多么恰到好处。

    以前,我最喜欢的就是欢乐剧场。

    全场无尿点,让你捧腹大笑,媳妇和儿子笑的都要岔气了。这次,我没有太多感觉了,因为我看过更专业的表演,我看过俄罗斯大马戏,那小丑才叫专业呢,全程没说一句话,轻松掌控了全场气氛,国内的小丑还是过于讲究了技巧,总是想博观众一笑,没有掌握观众的心理。

    小丑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他可以轻松掌控你的情绪,可以让你哭,可以让你笑,可以让你疯狂……

    俄罗斯大马戏的创始人是尼古林,他就是个著名的小丑,现在莫斯科的马戏剧院就是以他命名的,尼古林马戏剧院。

    俄罗斯人有个特点,特别喜欢鼓掌,飞机落地的时候,也集体鼓掌,看演出的时候,也喜欢鼓掌,而且喜欢持续的鼓掌,比咱看演唱会火爆多了,但是不该鼓掌的时候,人家是不会打断演出的。

    媚洋崇外?

    艺术是无国界的,差距就是差距。

    尽管国内这些东西已经做的很优秀了,但,有些东西真的是需要体验过才会懂的,看看人家的剧情设计你就明白了,设计的非常的合理,一环扣一环,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绝活,配合的天衣无缝,有负责鼓掌的,有负责表演的,有负责搞怪的。

    说这些没有炫耀的意思,也有没有装B的情节。

    因为想象跟现实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就好比如最近看到的一句话,当你月薪1万后,你就会觉得那些用iphonex的没有装B,当你月薪5万后,你就会觉得那些拿着LV的人也没有装B,当你一年能赚200万后,你就觉得那些开奔驰宝马的也没有装B,其实谁也没有刻意在装,只是你自己还不够优秀而已......

    因为那些比你有钱的人,一定比你努力,比你努力的人,终有一天会比你有钱。

    这不是鸡汤,这就是现实。

    生活本来就是平衡的,你不为赚钱付出辛苦,你就得为省钱而烦恼。

    看过一篇文章,讲述中国为什么缺少创新精神。

    为什么呢?

    因为,市场不需要创新,人口基数太大了,只要你产品生产出来,就有人需要,而且消费的主要人群是中低端用户,何必做的那么高端呢?何必走的那么前卫呢?

    在中国,烂货就是比好货更有市场。

    但谁先创新了,一定就决定了谁的生存力更持久......

    现在,天儿是真冷了。

    晚上想吃点热乎的,那就火锅吧,喝点小酒,真好。

    吃饭期间,我们聊到了营销思维,有一个主题我们讨论的很激烈,就是感性营销,可以设想一下我们有多少次消费是处在理性的状态下的?

    其实我们多数消费都是处在感性状态下消费的,你可以想像一下是不是如此,反正我是。

    我们讨论的有一个案例,戴瑞钻戒的成功,为什么能做到今天的地步,其实就是激发了人们的感性,相比什么i do差的不是一丁点,因为戴瑞钻戒的营销模式是创新的,谈不上有多么新颖,但绝对算得上脱颖而出,因为人性抓的很准,其实也没什么,一句广告语概括:每个男人一生只能买一次钻戒。

    小兄弟说,假设离了再结婚他卖不?

    我说,你可以试试。

    甭听又是实名登记购买,又是一生只卖一次等,你真离了试试,只要钱到位,你看看他卖给你不,其实,就是在贩卖概念而已......

    自媒体时代,很多人都借势写作养家糊口,有朋友总是建议我谈谈写作的心得,其实没啥可谈的,无非就是我看不惯他们,他们也看不惯我罢了。

    我看他们就是太自我设限了,大概的出场顺序闭着眼都能看明白,多数都是朝着新闻稿的方式写的,仿佛是在做汇报,又像是领导在讲话.....

    我的日记呢?

    在他们看来又是没有深度的。

    我写的又像杂文,有些个人观点在里面,相比流水账又略有些深度……

    最终,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玩意。

    很多朋友觉得写的太烂了,觉得我写的不用心,我觉得写的够用心了,每天晚上连觉都不睡,白天仔细看,仔细听,晚上在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出来。

    这还不够用心?!

    以前,老师建议让我提前一天写日记,然后交给幕后团队去改错,有人修改常识性错误,有人负责文字校对。

    结果,出现了小插曲。

    结果校对完毕以后,我读着像报告文学,我们俩出现了多次的争论,他认为我写的太不严谨,错句病句太多,标点符号也乱用。

    我觉得他是鸡蛋里挑骨头,我觉得别人能看懂就行了,何必那么正经呢?

    他给我校对的版本,我直接放弃了。

    我就想起了我师哥,我师哥的专业水平在文学院也是数一数二的,若是他给我校对,能校对成文言文,他太苛刻了……

    我觉得太固执了,这样的人就是木头,咋就不会变通一下呢?你以为所有的读者都是文学评论家啊?

    我师哥觉得,我这个水平就是给老师丢脸。

    可是,老师可不是这么说的,老师跟我讲的很明确:文字就是个载体,用来传递价值观的,不局限于形式,但是力求:简单、流畅。

    有次,我在文学群里看到大家在讨论我日记,几乎是一片批判声,我也不敢吱声呀,我就特别迷茫,感觉再写文章就畏手畏脚的,我就去找老师,问问我如何才能确立自己的风格?

    老师说,文字之所以迷人,是在于有气场,你一定要打造一种气场,能够把读者拉近在1米以内,仿佛就是在面对面的听你讲话。

    我问,如何才能做到呢?

    老师说,你在写文章的时候,你不要认为是在写日记,也不要认为是在写小说,而是在写信,给你父母写的,他们没有太高的学历,喜欢简单的文字,你就是给他们讲故事,讲你的一些经历和感悟,你就按照这个标准写,一定是可以的。

    我问,要不要多用一些比较帅的修辞手法?例如我听到了法国香水的味道,类似的通感?

    老师说,你就是朱之文,你在舞台上又蹦又跳,反而挺傻的,静静的,傻傻的就行了,别去装酷。

    O了!

    后来,越来越多的读者跟我反馈:看你日记,仿佛是听你面对面的讲述。

    有些朋友,说话、演讲都很流利,但是写不了文章,一写就生硬,因为他总是想写出深度来,总是想用一些蹊跷的词,忽略了文章的本质就是传递信息。

    我觉得,会说话就会写文章。

    你怎么想的,怎么写,就行了,错别字,不要紧,病句,不要紧,只要你传递的信息是有价值的,哪怕你写的是鸟语,也有人会给翻译成中文……

    因为没人会关心你今天干了啥,吃了啥,他们只关心如何赚钱。

    想象一下我们为什么闭塞?

    因为,我们生活在惯性里,很少有机会接受到前沿信息,我们既不走出去,也不愿意去接见来到我们城市的名人,我们拒绝一切。

    感觉现在生活的挺好的。

    就如同我回到了农村,每天吃饭、健身、看书,我总觉得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若是我一直这么生活下去,用不了多久,我写的文章就没人看了,因为一切都是想象出来的,是没有经历作为支撑的,终究是经受不起推敲的。

    人,为什么穷?

    也这个缘故。

    我们的生活模式、思维模式、朋友圈子,都是在惯性里的,我们不能及时的更新和优化,最终就被固定住了,我们是不可能挣扎出去的。

    一个人,生活的越狭窄,内心越狭隘……

    例如,我哥想辞职创业。

    那么,全家人肯定是反对的,他的同事也是全体反对的……

    假如,真的辞职了,他能创业成功吗?

    概率非常低,因为他很少接受外面新生事物,即便选择创业,也无非是开个餐厅/服装店啥的,最终很难创业成功。

    上班族如果选择创业,结果是啥?

    你辛苦攒了20万,最终都折腾上了,然后你又安稳的回去上班了,这是多数创业者的轨迹。

    上班族最容易被谁洗脑?

    搞传销的!

    因为,他们的思维模式很简单,总是觉得传销就是新的商机,只要抓住就能赚到钱,而且上班族有个劣根性,不过他们都不承认,就是:懒惰!

    上班族眼里的勤奋跟创业者眼里的勤奋是两个概念。

    过去,我的出发点是什么?

    就是摇醒关注我的人,让他们走上创业路,实际上这个出发点就错了,我是试图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实际上非常难,因为他依然生活在原来的朋友圈子里,依然是原来的思维模式,他是不可能创业成功的,最终反而因为我的怂恿变的浮躁了,把自己的积蓄折腾上了。

    越是上班族,越天真。

    他总是习惯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一个人或一个点上,总觉得这就是机会,不需要努力就能够崛起的机会。

    最近,我就在反思这个问题。

    8月份的时候,我去老师家,我是踌躇满志,感觉马上就要腾飞了,为什么呢?

    因为,我6月份时日记只有10人/天的关注量,两个月时间,就突破了500人/天的关注量,并且经常破千,我觉得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不用一年,就能突破1万大关。

    老师给我泼了冷水,老师的观点是啥?

    若是能够保持住每天500人的关注量,这已经是奇迹了。

    所以,首要目标是过千、保千。

    这个目标听起来挺可笑的,因为现在是大数据时代,大家谈粉丝,动辄就是百万粉丝,你们可能信,我不信,为什么呢?

    因为,这是一个明星泛滥的时代,人们的焦点就集中在极少数当前热门的红人身上,其他人根本没有机会捞点粉丝。

    我有个朋友,他曾经发出豪言壮志要颠覆微博营销,他的粉丝数原来是1200人,一周不到,成了100万,快不?

    如今,微信上的文章已经开始严厉打击刷阅读数据了,N多大V尴尬了......

    老师希望我能够眼界更宽阔一些,放的更长远一些,做出十年规划,2018年元旦以前过1千,2019年元旦以前过2千……

    依次类推,争取用十年时间来打造1万人/天的关注量,这已经是很多大V鼎盛期的标准了,而且是纯粹的铁杆粉丝,纯粹自然成长起来的。

    我去知乎、新浪开帐号,老师都是反对的,她觉得走那些平台就容易被推荐,一旦被推荐了,人就容易浮躁,反而打乱了计划,看似繁华,其实是浮萍,有风的时候,你会飞,没风的时候,就摔死了。

    在微信里呢?

    没人推荐,纯粹是自然成长。

    自然成长的方式是“渗透”,基本上一个人关注我,他全家都关注,他的同学也关注,就这么慢慢的一层一层的渗透。

    例如,读者A关注我,A的闺蜜基本全部关注我,A的同学也关注我,而且大家在不断的分享、转载,如今一篇日记有20~50次的分享,等于每天多了这么多发布站,即使每个人在影响十个人,但是这又渗透了好几百人。

    为什么如今大家不喜欢玩微信公众号了?而是选择自媒体平台。

    第一、觉得微信太闭塞。

    第二、没耐心,微信最大的威力就是渗透,渗透是需要时间的,可能是三年五年,也可能是十年八年。

    目前,今日头条是国内流量最高的平台,其次是新浪。

    但是,今日头条在微信面前弱爆了,流量不是一个量级的,微信用户人数已经突破10亿大关了。

    若是有人决定写日记,我会这么鼓励他,第一年的目标是突破300人/天,第二年的目标是突破600人/天,第三年的目标是突破1000人/天……

    用五年时间突破1万/天。

    有人愿意干吗?

    没人,因为时间太长了,等不及,大家希望立竿见影……

    所以,我做了一件没有竞争对手的事,跟着我的一些朋友,每天有几百几千的访问量,其实也是假象,因为不是被自己吸引来的,很难留住。

    最近老师又给我提了很多建议,简直是招招让人难以招架。

    我一一接受,因为我的确感受到痛了。

    痛了,就变。

    我虚心接受……

    ---------文章完---------

    广告时间:

    1、1000位铁杆读者付费圈子招募中(距第300位忠实读者,剩余93个名额)加入全凭随心,随愿~

    2、若您有故事,并且愿意分享给魏巍和大家,即使您不是付费读者也无妨,可以添加私人微信:28058130(来说出你的故事)

    特别说明:

    1、文章有虚有实,我不一定是我,切莫对号入座...

    2、有价值就有价格,文章有偿阅读,自愿,随心!

    3、焦点在哪,答案在哪,若有感触,感谢转发、分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渗透的力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ivy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