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下午,我们非常荣幸的听到了陈文娇教授的讲课。与其说是授课,不如说是读书分享会。陈老师为我们分享了积极心理学之父的《真实的幸福》这本书。
以本书目录为线,逐章概括书中内容,同时分享自己的经历体会,以及自己新的发现。同时结合我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纠正了一直以来大多数人的误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辅导,而不是面向特定学生的矫正性辅导。
陈老师先从第一章《为什么要幸福》引发我们对幸福的思考,分享了她观察到的生活现象,结合书中所写,得出了自己关于幸福的简单理论:生活品质=幸福时光-不幸福时光
在分享《幸福的心理学》这一章节时,陈老师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我们明白幸福的真谛是实现双赢。这个游戏让所有老师都参与进来,兴致勃勃,连休息时间都在热烈讨论呢。
通过游戏,我们真的发现,只有实现双赢幸福值才会最大。
接下来,陈老师分享了塞式幸福法则,告诉我们提升幸福感的具体方法,这些方法有的老师自己实验过,有的是我自己在坚持的,真的很有效哟!
一下午的时间,在陈老师深入浅出的分享中很快度过。在课程的最后,陈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教育中的运用。这个问题引发了听课老师们的谈兴,大家纷纷想起自己平时在教学中所用到的实际方法,才明白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早已用到了积极心理学的策略。区教科院心理健康教研员韩亚萍老师也忍不住分享了她的感受。课程在老师们的踊跃分享中结束。听课老师们的踊跃参与,可见大家收获颇多。
陈老师这种以分享书本为主线的讲课方式,授之以鱼更兼授之以渔,让我受益匪浅。更让我体会到,作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身教甚于言传,当我们老师自己有这种感知幸福的能力,拥有积极乐观的人格,我们自身就会是一个积极的能量场,我们的学生自然就能从这个能量场中汲取能量,和我们一起增强这种能量,从而形成一个积极的磁场效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