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开头,是这首诗大家耳熟能详。为清楚起见,仍列全诗如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首联是“钱塘湖”,前半句为位置,后半句为水云景色。中间两联是“春”,四幅意象都明显得很。“乱花”、“浅草”再接着带出一个“行”字来,于是末联说“行”。诗与题对应严整。
但这首不是重点。我们要借此引出的,是更擅长于此道的一位大家:杜审言。也就是杜甫的爷爷。
杜家作诗,家法有自。杜甫诗艺之能睥睨众人,是与杜审言分不开的。且看杜老爷子《春日京中有怀》诗曰: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除老生能说的、想必大家也都看出来了的,首联起“春日”,接下去一联是“京中”,末两联“有怀”这个结构之外,请再看它内在的严谨接合和灵活不羁处。
开头就说“独游秦”,一个“独”字已起后半句“愁思看春不当春”的意思。题目明明是春日,却从“不当春”说开去,是他灵活不板滞的地方。
那如何“不当春”法?引出下一联,春花不当花,春叶不当叶,一个是“徒发”,一个是“漫新”。又,“不当春”的原因何在呢?因为公子尽兴留宾,将军尽兴留宾,我都不在啊!何以见得不在?“应”字可知。但“将军西第几留宾”并没有“应”字啊?这是互文(互文最熟悉的例子就是《木兰诗》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是将军和壮士都百战死然后十年归,而非只有将军百战死,只有壮士十年归)。公子在南桥的派对应该很尽兴,以至于几度挽留宾客别走别走;将军在西第的派对也应该很尽兴,以至于几度挽留宾客别走别走。
好,今年这等好事没算我一份,所以今年春色也就没算我一份。今年春色既没算我一份,那明年春色你就要加倍还我!“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结语佳句夺口而出。
另一篇《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曰: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首联为“早春”,中间两联是“游望”,末联是“和晋陵陆丞”。
首联说“物候新”,就在破“早春”的题了。但他又不止说“物候新”,偏偏前面加个“独有宦游人”。居家在内的人,是不知道物候变化的,宦游在外的才会点滴之间都有感受。所以再加“偏惊”二字,一下又把题目转活络了。
那“物候新”表现在哪里呢?“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同时这也是“游望”看到的内容,把题目和首联一并扣住了。
末联再转回“和晋陵陆丞”。所谓“忽闻歌古调”,古调就是指晋陵陆丞的原诗。杜审言一听他的诗,“归思欲沾巾”,所以才写下了这首和诗啊。因陆丞和我同属宦游人,独我们知道“物候新”,独我们“早春游望”有相似的感受,也就和前面三联的内容以及为什么要唱和全部联系起来了。“忽”字入神,既转折得漂亮,也有以前不闻、今日忽闻的意思,有一种和陆丞惺惺相惜的情意在里头。
单凭这几首诗而言,内容严缝处,杜审言要压白居易一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