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来,又过了一年。
距离妻子小产已经过去一年多。
夫妻俩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对二胎仍然念念不忘,没有死心。假如上次没意外发生,他们的二宝就已经半岁多了。
妻子小文也觉得自己身体恢复的差不多了。两人又开启了孕育新生命的征程。
但无论怎么努力,日期算得多么精准,忙活了几个月,就是没见动静。只刮风不下雨,只开花不结果。
后来,他们听说市中医院妇科主任医术高明,很多多年怀不上小孩的患者,在她那里都治好了。
在大众的认知中,调理身体方面,首推中医。亦明准备陪妻子去中医院看一下。
他在网上预约挂号时才发现,这位主任真是一号难求。
她逢周一、二、四才上班。早上九点开号,不到一分钟,50个号就被抢光。
这天他手气不错,终于抢到一个上午九点的号。
中医院位于繁华的市中心,旁边就是著名的夜市烧烤一条街。
两人从家骑电单车到医院,路上大约需要四十多分钟。
亦明发现看病的人真多,三排椅子几乎坐满了。人们都在看着手机打发时间,很多患者都是老公陪着。还有很多人是从外地慕名前来。
他们九点的号,提前半个小时来到医院,发现主任诊室里空无一人。
询问旁人才知道,这位主任八点上班,先去住院部查房一遍,等回来差不多到九点钟。
一直等到十一点,还没有轮到他们。亦明手机玩得快没电了,只好暂时放下手机,抬眼四处观瞧。
主任诊室里,还有三个实习医生作为助手,帮助主任问诊、记录、开药。这时椅子上等候的人少了很多。
没多久,终于轮到妻子。亦明没跟进去,坐在外面等。没过几分钟,小文就出来了。
“这么快啊?!”亦明惊讶地说。
“还行吧。医生问得挺细的。”
“我感觉别人进去都是好长时间,你这进去两分钟就打发出来了。”
“这样不好吗,说明我这没什么问题啊。”小文笑着说道。
两人去药房拿了药,7副中药,每副都是二十多味药。这是免煎的中药,都是一包包小颗粒,开水冲服即可。
亦明是第一次看到这种中药。科技进步,中药喝着也方便多了。在他印象中,中药都是一大包草药,用砂锅煎熬,气味闻着很苦的那种。
喝完一个疗程,亦明陪小文又去看了几次,依然没有效果。最后主任让小文住院调理。
住院期间,一位病友对小文说:“要小孩是两个人的事,让你老公也去检查一下身体。”
亦明自以为身体不错,那方面也不弱,不想去检查。
在小文的再三劝说和强烈要求下,他才极不情愿去医院检查。男人总是在这方面很介意,就怕人说他那方面“不行”,并把它与尊严、面子扯上关系。
没想到这一检查,亦明还真有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