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昨天小新看完的书,我点开大图看了看作者——我去,卡尔维诺!不就是那个写《树上的男爵》的吗??《树上的男爵》可谓是书单必备,文青必读,西西弗书店必卖的那种,类似于《刀锋》《面纱》《悉达多》之类的装13神书啊!(开玩笑啊!因为这些书实在是小红书和公众号上刷到太多太多太多遍了而我是一本也没读过……就开个自嘲的玩笑~莫怪!)又一看字数,7万多,还可以!再说骑士一向是英语专业的我毫不陌生的话题——去年春天还刚刚读过《图说骑士历史》呢!天时地利人和 ,难道命中注定,现在是我入门卡尔维诺的天赐良机?啥也不说了这就打开看看……两天,一共两个多小时读完,像小新一样,查看了许多书友的评论,因为确实,这书是充满象征意义。但凭心而论,就算你对西方现当代哲学史一窍不通,也不影响欣赏这书里写的有趣故事——骑士,美女,国王,封地,森林,修道院,战场,爱情,欲望,原始力量,理性价值,冒险,虚无……这些色彩鲜明,对撞强烈的元素,被作者用轻快白描的笔法组合在一起,读起来像是看一部充满想象又让人忍俊不禁的工笔动画片(《九色鹿》?《天书奇谭》?哈哈)。我是用微信读书看的,总是忍不住要点开那些划线的部分,又因为看过点西方哲学史,总要边读边想存在主义的命题,这样反而剥夺了一些自然体验文字的乐趣……希望未来的读者可以买一本纸质书(反正肯定不会太厚)~在深色木质皮沙发装点的咖啡馆,在温暖黄色的复古灯光下,不带任何先入观念开启阅读,划下引发自己冲动的美妙句子(相信我,这样的句子一定很多~)
若是非要扣题,谈谈“存在”这俩字呢,我只能说,我确实感受到了文学家和哲学家在概念处理上的不同:哲学家会站队(或者自创一队一流派),队伍站定之后,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论证从而深化自己的观点。而文学家是呈现,通过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情节,把所有关于“存在”可能出现的思考的角度都铺陈出来,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去反思,去抉择——首先,存在的概念,是人们理性思维出现后的产物(书中古尔杜鲁代表的是人理性思维出现之前的蒙昧状态,他是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就像动物一样没有自我意识。),其次,绝对理念,即上帝,存在吗(阿季卢尔福这个人物代表的就是绝对理念,看他柏拉图式的爱情,就能想到柏拉图的理念论……),我想作者是持否定态度的,因为这个人在故事结尾消失了。不过又不能简单的说,作者对这个骑士代表的绝对理念持否定态度,因为故事里的其他主人公都在关注他,追逐他……你能说咱们关注的,追逐的东西不存在吗……不存在还关注追逐个什么劲儿呢!最后,故事的结尾,托里斯蒙多也好,那个女骑士兼女修女也罢,他们采取的确实是一种萨特倡导的存在主义的生活方式。即我们是自主的,自由的,我们是自己的第一责任人。故事结尾的人物们,最终在超我和本我之间,寻到了平衡的自我。
西方哲学史部分道行实在不深,以上思考仅供参考~
个人建议的拓展阅读: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是时候装个真正的13了!哈哈~)
鲁迅的《故事新编》(微信读书好评率90+,适合中国宝宝文化体质的旧瓶装新酒作品集。单就白描文笔而言,鲁迅都不输卡尔维诺,更别提象征,反讽意义了!一波文化自信走起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