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是思辨的基石;逻辑是把事实黏结在一起的水泥。
——《关键思维能力》
思辨者是理性客观重视数字和逻辑的群体。他们不会轻易地说出“不明觉厉”,更不会“人云亦云”。理性客观是主观臆断的对立面,任何假设到洞见都要通过数字和逻辑来验证。思辨者善于用数字和事实支持想法,而这个支持的过程经得住最严格的逻辑拷问。思辨者往往会全方位了解数据的作用、局限和陷阱,也懂得讨论逻辑应用(如归纳法和演绎法)及其误区。
对数字和逻辑的钟爱并不意味着思辨者会对人类“感性”麻痹和抵触。序言中引用过西方学者舍恩伯格关于人类和人工智能赋能的机器的最终区别是“人类的本能、敢于冒险、巧合事件和错误”。正是这些特性使我们更充满生命力和想象力。从思辨者的视角来看,理性和感性之间并不存在不可跨越的鸿沟。如今人们已经开始用数字和逻辑主导的科学方法试图解释甚至量化感性世界。芝加哥大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16]率先用数学模型来量化人们在决策中的“不理性”,他将之称为“可预测的非理性”(Predictable Irrationality),其影响因素包括所有权、自信和公平等。
思辨者也应意识到由于人类认知和技术的局限,许多问题(比如宇宙起源)运用已有数字和逻辑并不能得以完美解决。正是这种局限和挑战激励着思辨者锲而不舍地探究。最后要指出的是,在推崇理性科学的同时,要考虑文化的差异,找到恰当的、高效的交流方式会事半功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