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青帮,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该帮派成立于雍正年间,和打着“反清复明”旗号的天地会后来分化出的洪门并列。到了清末民初的时候,辈分已经传到大、通、悟、学四字。人称“民国教父”的张仁奎便是辈分极高的“大”字辈,而我们所熟知的黄金荣、杜月笙也只是他的徒弟、徒孙而已。
张仁奎老家在山东滕县,据说他从小就和表叔学武,练就了一身好功夫。甲午战争后,山东各地闹义和团,年轻气盛的张仁奎也加入了其中。当地义和团主事人是青帮第二十代“礼”字辈的马凤山,他十分欣赏张仁奎,收其为徒,把他排在了第二十一代的“大”字辈。
义和团被镇压后,张仁奎便一直跟随在青帮师兄徐宝山左右,到徐宝山被陈其美刺杀时,张仁奎已经坐到了旅长的位置。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张仁奎镇守的江苏一带成为直系的地盘,张自然也变成了直系的一员。考虑到他在江北的影响力,冯国璋任命张仁奎为通海镇守使,晋升陆军上将军衔。
在那个时候,很多人一旦走上所谓的正道,就很顾忌别人提到自己的过去,好比东北王张作霖,他就很在意别人说他是土匪出身。
而张仁奎不是这样,他从来不忌讳自己的帮会身份,在升任通海镇守使后,很多军政要员、工商界人士都找门路求人引荐,拜他为师。因徒子徒孙越来越多,到了后来,张仁奎直接以青帮“太爷”的名号处理政事,因为不管是警署、官衙,还是商会的领头人物全都是张的徒弟。
1935年5月,张仁奎的“仁社”成立,成员多是社会上层人物,此时张仁奎已经退出军界,全心做起了他的青帮大佬。因为发展迅速,“仁社”和黄金荣的“荣社”、杜月笙的“恒社”鼎足而立,成为上海帮会中最有势力的三个团体之一。后来,张仁奎在全国拥有徒子徒孙三万多,骨干成员就有三四千,渗透到民国各行各业,张仁奎俨然成了“民国教父”。
上海抗战爆发后,张仁奎的“仁社”为抗日军队募捐了一大批军用物资。上海沦陷后,因为年事已高,张仁奎滞留在上海法租界里,称病闭门谢客,拒绝与日本人合作,并且暗中多方保护抗日爱国人士,给他们资助。察觉到张仁奎的抗日活动后,日本方面派出上海司令官、武士道高手矢野尧以比武为名前去挑衅。
要知道张仁奎在年轻时,凭借一把单刀驰名江淮,曾闯进数十人的地痞中空手夺刀,救出被他们围殴的同伴。虽然现在年近八旬,但英雄本色不减当年,他拿起大刀镇定自若迎战矢野尧,仅用两个回合就击败了对方。只见张仁奎用刀柄连续点击矢野尧腕部穴位,迫使对方撒手弃剑,大败而归。但是日本人并没有放弃,派各种人来对张威逼利诱,张气愤之下,一病不起,最终于1944年12月24日去世。
“民国教父”张仁奎的去世,无异于传统青帮的终结,而此刻,青帮新大亨早已崛起。如果说张仁奎时代的青帮还算是有着严格的帮规,有正式的礼仪,但到了黄金荣、杜月笙的手里,青帮已经失去了“盗亦有道”的灵魂,只剩下了躯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