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伤寒论》中有一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冲上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着,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若吐若下”,点出证机属虚而非实,正是因为心阳先虚才有“水心病”的发生。心阳虚衰,坐镇无权,因此在下焦的水寒阴气便有可乘之机,水气因之上冲。水气上冲则见胸痛、心悸、短气等心病证候。
临床辨识此病,当注意色、舌、脉、证的变化如下:
望色:多见面色黧黑,此为“水色”。病重者,在额、颊、鼻柱、唇围、下颏等处,或皮里肉外出现类似“色素沉着”之黑斑,名为水斑。
察舌:舌质淡嫩,苔水滑欲滴。
脉诊:辨脉法云: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水气上冲为阴证,仲景辨脉为沉紧,
辨证:(1)有水气上冲之候。病人自觉有一股气从心下上冲胸咽。(2)胸满,夜间为甚,遇寒加重,多伴有咽喉不利,如物梗阻。(3)心悸,多发于晨起、夜卧、饮食之后,或伴有左侧颈部血脉胀痛。(4)短气。表现为动则胸闷发憋,呼吸不利,甚则冷汗自出。
治疗水气上冲之“水心病”,首选苓桂术甘汤。本方《伤寒论》用治“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金匮要略》用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等水气凌心射肺的病症。苓桂术甘汤有两大作用:一、温阳下气而治心悸、胸满;二、利小便以消水阴,而治痰饮咳逆。方中茯苓作用有四:一是甘淡利水,二是养心安神,三是助肺之治节之令,四是补脾厚土,为本方之主药。桂枝作用有三:一是温复心阳,二是下气降冲,三是通阳消阴,亦为本方之主药。桂枝与茯苓相配,则温阳之中以制水阴,利水之中以复心阳。二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白术补脾,助茯苓以治水;炙甘草温中,助桂枝以扶心阳。药仅四味,配伍精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