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必然的失败呢?或者说人生是成功或者失败有没有一个划分的标准?如果有,那么被判了“死刑”的这些人该如何生活?他们是不是就该认命,不再做挣扎,配合岁月给自己定下的基调,从此以后,按照失败者的模式活到老,直至死亡?可是这样的人生,你让他如何坦然接受?明知道前面不会有更好的生活,自己也已经没有力气获取更好的生活,那么生,还可恋吗?
最近看到一篇《一日重生》的书评,作者说:“所谓重生,不是结束生命,另起篇章,而是学会接受过去的自己,原谅生活给予自己不完美的成长。然后,继续过好余生的每一天。”对于我们大多数的普通人而言,人到中年,人生基本已成定局,面对这种局面想要做完全的改变,几无可能,那么唯一能做的,大概就是:接纳不优秀的自己,原谅不优秀的自己,然后好好活着。
问题在于,怎么说服自己去接受这样的事实。理智告诉我们,这是你能得到的最好结果,情感却拼命的否认:不不不,我不接受这样的安排,一定还有更好的生活等着我,只要我继续不停的努力。
好吧,我先不评价哪一种态度更正确,我只想说明哪种选择会让人活得更快乐,更有希望。打个比方,一个人得了癌症,你是选择告诉他病情呢?还是选择隐瞒?告诉他事实,可能带来的结果是,让他有机会安排余下的岁月,减少遗憾;也可能他知道了真相,增加了恐慌,加速他死亡的进程。
但你不告诉他,也有不告诉他的问题。不告诉他的话,一方面可能让他在不知不觉中迎来死亡,另一方面则可能因猝不及防的意外到来,而留下未及仔细安排遗憾。无论是何种选择,结果都不会圆满。既然结果的不圆满是注定的,那么就要尽可能追求过程的美好。
对于所有人来说,人生的终点都是一样的。过程却各有各的不同。当我们用一个标准对人生进行判断时,就会抹杀其它的可能性,也会因为自己的非主流而倍感自责和压力。可是,记住,最后要为你的人生买单的人是你自己,任何旁的人都无法代替。想明白这一点,就不该纠结于一些不能改变的事实。就像书评说的:“生活没有橡皮擦,那些曾经做错的事,不能再挽回,那些没有来得及说出口的抱歉和爱,也无人再听到。即便重来一次,我们也未必能保证自己会做的更好。”所以,该遗忘的就要果断遗忘,拿过去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不仅没有意义而且犯傻。
应该说,如果你够通达的话,你会发现没有绝对正确的选择,关键是你能否把选择过正确,是否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选择背后的坚持比选择本身更重要。无论哪一种生活,它本身都存在失败的可能。你要防止的是,不坚持初衷,把自己过成“墙头草”。
可怕的是,过着过着,把自己过成了自己的敌人。明明当初那么强悍地坚称做自己,却在沿途看到了回报之后,放弃继续做自己,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然后加入流俗打击自己。
当你开始抱怨,开始悔恨,开始羡慕那些曾经不被你放在眼里的东西时,你已经开始背叛自己,成为自己的敌人。试问:当这个敌人不断在你体内打击、责备、抱怨、鄙夷你的时候,你还怎么前进?你还如何有余力和心情欣赏路边的风景?为什么说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因为不突破你自己,所谓的进步就都只是妄想。
我们的心魔多因固步自封而滋生。当你给人生设限,当你无力突破自己的时候,你就会为失败找原因,而过去便会成为替罪羊。其实,我们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自己最清楚。但凡有更好的表现更好出路,谁也不会傻到拱手相让。既然如此,何不对自己宽容一些,为何一定要把自己当loser?
微信公众号:杂弹张
二维码
![](https://img.haomeiwen.com/i2669125/d20a12673129def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