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曾国藩家书》

读《曾国藩家书》

作者: 紫堇花 | 来源:发表于2023-06-18 19:27 被阅读0次

    阅读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知道,而是为了发生真实的改变。

    曾国藩是最接近圣人的大家之一,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做人做事的准则。

    他14岁和父亲一起考秀才,连续6次落榜。攻打太平军时,多次惨遭失败要自杀。然鹅,就是这样一个和我们一样有着诸多困惑的普通人,却一飞冲天,挽狂揽于既倒,让我们拜服和反思。

    他的诸多优良品德中,让我受益的是“克己”和“勤”字。现在,我不管做什么,以后会怎么样,只要守住一个“勤”就够了。

    身勤: 险远之路,身绝险之,艰苦之境,身临尝之。

    眼勤: 遇一人必详查,接一文必反复审阅 。

    手勤: 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录 。

    口勤: 对待同事,互相规劝 。

    心勤: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五者皆到,无不成矣。

    曾国藩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说话要实事求是,做事应持之以恒。凡事不会一蹴而就,成就必然会经历磨难。一件看似很难完成的目标可以多分几步走,这也是“结硬寨,打呆仗”的精髓。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时的失败不可怕,从头来过就是,只要我们有一颗永远不言败的心。

    分享曾老自我管理的十二条规矩,与朋友们共勉。

    一曰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二曰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曰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四曰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徇外为人。

    五曰读史。每日圈点十页,绝不间断。

    六曰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七曰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曰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九曰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十曰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着,最易溺心丧志。

    十一曰作字。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凡事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十二曰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劝学篇的精华

    致泽儿:

    读书,要有志气、见识、恒心。

    因为有志向,所以与俗不同;因为有学识,所以眼界应当开阔;因为有恒心,所以才能把事情做成。三者缺一不可。

    学海无涯,是没有尽头的,总要以有恒为主。

    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每十日作文一首。看书少亦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已看过《王荆公文集》百卷,《归震川文集》,《诗经大全》,《后汉书》百卷,皆朱笔加圈批。虽然很忙,也要保证完成每天的功课,不要因为昨天耽误了而今天来补做,也不要因为明天有事情而今天就预先做完。坚持读书,从来没间断过。不要以家里的琐事为由而将看书间断,更不要以考试将近为借口间断看书。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他从经史、文学、军事、经世之学等方面充实自己的学问。在家书中,多次写到自己的读书生活,称自己“日以读书为业”,早起温经,饭后读史,下半日阅诗文

    研究学问,最重要是虚心。

    因为虚心求学,曾国藩才得以拥有官位成就,典型的例子是他进入翰林院以后与唐鉴和倭仁的交往。

    曾国藩向唐鉴请教读书、修身的要诀,唐鉴说,读书应以《宋子全集》为正宗。这书是修身的典籍,必须悉心体会,融会贯通,尤其须努力躬行。关于修身,唐鉴提出了“整齐严肃,主一无适”八个字,让曾国藩作为要诀,并做到整齐于外,主一于内。读书的方法,唐鉴认为书不在于读得多,在于读得精,尤其是在开始的时候,要专攻一经。一经精通后,再旁及其他经典。唐鉴还指点曾国藩,学问只有三个门类,即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辞章之学。三者之中,义理之学最是带有根本性的,其他两种学问都要靠义理来统率。曾国藩因此受益匪浅。

    人不能过于自满,不要去评价别人和嘲笑别人。

    只有进德、修业两件事靠得住。

    进德指孝、悌、仁、义的品德;修业是指写诗作文写字的本领。这两件事都由我做主,得进一尺,便是我自己的一尺;得进一寸,便是我自己的一寸。今天进一分德,就像积了一升谷;明天修一分业,又算存了一分钱。德业共进,家业会一天比一天兴旺。

    富贵功名,尽力后听天由命,千万不可妄想。

    曾国藩一生以“敬德修业”四个字来不断勉励自己,激励自己去积极思考和做事,以求自己的不断进步。从“湘军首领”到“中兴功臣”,曾国藩可谓是成就了一生的事业,这与他不断进取息息相关。

    曾国藩希望儿子纪泽做个读书明理的君子,不指望他当大官。

    他教给儿子读书的方法:看、读、写、作,每日不可缺一,除读四书五经外,还要读《史》《汉》《庄》《韩》《文选》《说文》《孙武子》《古文辞类纂》。他勉励儿子,读书记忆力差点不要紧,主要在有恒。他给儿子命题,要他按题作文寄到军中来。每次寄来的文章,他都仔细批阅再寄回去。这倾注了一个做父亲的望子成龙的迫切希望。

    《三字经》说:“子不教,父之过。”足以说明父母在教育子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曾国藩是个读书出身的人,他觉得只有读书才能使人更通情达理。想真正做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绝非一日之功,这需要一个人品德优良、心胸开阔,还需要聪明好学、知识渊博。

    唯读书可变化气质。

    曾国藩早年在京城时信奉儒家,治理湘军、镇压太平天国时采用法家,晚年功成名就后则转向了老庄的道家。

    儿子,你写字的功力太薄弱,骨力不够强劲,存在轻弱无力的毛病。应用油纸临摹颜体的《郭家庙》,柳体的《琅琊碑》、《玄秘塔》来锻炼笔力,弥补自己的不足。你要每天留心,专心在“厚重”两字上下工夫。否则字的本质过于薄弱,体质就会因此而显得虚弱了。人的气质本是天生的,早有定数,是难以轻易改变的,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气质。

    古代擅长相面的人,都说读书可以改变骨相。要想求得变骨相的方法,必须先立下坚定不移的志向。

    以我举例,三十岁前爱吸烟,每天抽水烟无一刻间断,后来立志戒烟,再没抽过烟。四十六岁以前做事没有恒心,以此为戒,现在大小事情都能持之以恒。可见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改变的。

    你虽然在读《四书》,但却没有什么心得体会,原因是不能作到虚心涵泳,深切体察。这两句话说的是朱子教人读书的方法,最为精辟。

    曾国藩视书如水,人心如花、如稻、如鱼,而虚心涵泳的道理,既是读书的意境,也是读书的趣味,这也是读书读到深远处,物我两忘的境界。

    处于高位的人必须遵守道德,处于低位的人应当遵守法规。如果每个人都以遵守道德自居,只从心愿出发而不遵守法律,就会以下凌上。

    “爱人不亲”,近些年来我阅历渐渐深,才明白治人者不能治人,是因为智力不够的原因。

    好文章须熟读成诵。

    宋代苏东坡有诗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著名作家李准也说:“《古文观止》我基本都能背,中国的诗、词和民歌我能背七八百首。”从中可知熟读成诵是写出好文章的前提。

    唐代韩愈曾说:“人之能为文,由腹有诗书。”春蚕饱食桑叶,才能吐出雪白的丝。

    榜样能为自己提供可行的方法,是最简便的入门法。

    一边细读,一边做笔记,一边写文章,这样就能达到模仿的目的。

    凡是怪僻的字,深奥难懂的解释,如果不用手抄就很难记住,不模仿就无法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如何模仿与手抄并进?首先,除了模仿古人文句来丰富语言文字外,还要勤做笔记,将看过的优美文句,分门别类,抄写小册中,为抒发情感时所用。

    其次,曾国藩要求儿子应按照经、史、子、集各门加以区别,这样便于查找。抄记要精读、仿效,达到熟能成诵,才算完成抄录。

    看书要有选择。

    我最欣赏本朝会读古书的高邮王氏父子。

    怀祖先生在《读书杂志》上所考订的书有《逸周书》、《战国策》、《史记》、《汉书》、《管子》、《晏子》、《墨子》、《荀子》、《淮南子》、《后汉书》、《老》、《庄》、《吕氏春秋》、《韩非子》、《杨子》、《楚辞》、《文选》等共十七种书,另外有《广雅疏证》一种。伯申先生《经义述闻》中所考订的书有《易》、《书》、《诗》、《周官》、《仪礼》、《大戴礼》、《礼记》、《左传》、《国语》《公羊》《榖梁》《尔雅》共十二种书。

    王氏父子的学识渊博,古今十分少见,但其中所看的书总共也不到三十种而已。

    我除了《四书五经》外,这十多年来最喜欢看的四种书就是《史记》、《汉书》、《庄子》、“韩文”,遗憾的是没有将熟读和仔细钻研。另外我很欣赏《通鉴》、《文选》和姚惜抱(姚鼐)所选的《古文辞类纂》,以及我自己选抄的《十八家诗抄》四种书,总共也不过十几种书。

    如果泽儿能完成我的志向,把《四书五经》和我爱好的八种书,每本都熟读并深入研究,略作札记,记下心得体会和疑难,我会无比欣慰。凡是你的所见所闻,要随时向我禀告,我会随时给你解答,这样的方式比当面教给你,更容易让你有所长进。

    古人有“四别”读书法,即“目治之书、口治之书、心治之书、手治之书”。

    目治,就是有的书,只浏览一遍就可以了。

    口治,就是将书的内容要背下来。

    心治,就是不仅要背,而且要深入思考。

    手治,就是把书中的重要章节和段落抄下来,反复吟诵。这样能更好地掌握书中知识。

    毛泽东多次阅读《容斋随笔》,直至去世前,还要看这本书。诗人臧克家几十年如一日潜心攻读《古文观止》,小说家孙犁,一部《聊斋》反复读了十五年。他们都是“择要而读”的典范。

    王每出身于官宦世家,从小酷爱读书,他童年时读到朱子遗书,说:学习不单是为填词作文,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所以他要求自己“一言一行”必须合乎道德标准,每到夜晚都要静坐自思白天所做之事,有无违背礼仪的要求。

    对一切事情都不应太苛刻,但读书不可不严苛;对于一切事情都不应贪求,但买书不可不贪求。

    文章以珠圆玉润为主。

    曾国藩认为“珠圆玉润”是文学造诣的一个境界,而下笔就能结体,这需要下一番苦学的工夫。学习古文,如果能够从江淹、鲍照、徐陵、庾信的圆润学起,逐步向上学,直到卿、云、马、韩,那么就没有读不懂的古文,也没有不精通的经史了。

    读书要从自己短处下工夫。

    你写字的时候用笔力度不够,今后可以常常临摹柳帖。柳书《玄秘塔》、《琅琊碑》、《西平碑》各种,你可以用《琅琊碑》每天临帖写一百字、仿摹写一百字。

    临帖关键在于学它的神气,用心模仿它的间架结构。你今年二十三岁了,一切都应靠自己尽力争取,父母不能代你努力。写诗文是你的弱点,你要多下工夫,看书写字是你的擅长,但不可松懈,最好精益求精。

    吕蒙为三国时期的大将,他在战场上英勇抗敌,为东吴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唯一不足的是不喜欢读书,缺乏知识。孙权劝慰他,如今你身居要职,掌管国家事务,应当多读书,让自己进步。吕蒙说:“我事务繁多,没有时间读书。”孙权说:“我不是要你去研究经书,只是让你多看些书,了解历史,增加见识,难道你的事情比我多吗?我年轻的时候读过《诗经》、《尚书》、《仪礼》、《左传》、《国语》,执政后我又仔细研究了《史记》、《汉书》、《东观汉记》及各家兵法,很受启发。像你这样的聪明,怎么可以不读书?应该读一下《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

    东汉光武帝担任着指挥战争的重任,仍手不释卷,曹操也说自己老而好学,你为什么不能勉励自己呢?”吕蒙从此便开始学习。后来他看过的书籍,连那些老儒生都赶不上。鲁肃继周瑜掌管吴军后,上任途中路过吕蒙驻地,吕蒙摆酒款待他,在鲁肃看来,吕蒙有勇无谋。酒间谈论天下事情时,吕蒙的真知灼见让鲁肃十分吃惊。酒宴后,鲁肃感叹:“我一向知道老弟你只有武略,没想到才识出众,真是不同于以往的阿蒙。”吕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曾国藩家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js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