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读《曾国藩家书》,越想称曾国藩为先生或夫子了。
读他写给祖辈、父辈的家书,似乎跟他一样给长辈说话;读他写给几位弟弟的家书,就像自己也是其弟中的一员,一同跟着接受教诲;读他写给子侄的信,也很想提起笔来给自己的儿子写封信。
就这样读着《曾国藩家书》。
这是咸丰十一年曾国藩写给其弟曾国潢的一封家书。这一年,也就是1861年,中国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咸丰皇帝死了,再没有咸丰十二年了。
当时也是曾国藩军务最为繁忙的时候,但他读书写信的习惯从未改变。
在这封家书中,他在劝导其弟的时候谈论最多的是“谦谨”与“骄惰”的问题。
他首先很委婉而又直接地批评了曾国潢,说,“弟于世事阅历渐深,而信中不免有一种骄气。”这里,肯定是主要的,但提醒更重要,他洞察出曾国潢来信中的“骄气”。
点出“骄气”之后,他接着作了一句精辟的论述,“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一立一破,态度鲜明,在他眼里,“谦谨”是“载福之道”,而“骄”则反之,是“满”和“倾”的根由,也就是人张扬过度而最后走向败亡。
那么,什么是“骄”呢?
曾国藩列举了诸种表现,“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皆骄也。无论所指未必果当,即使一一切当,已为天道所不许。”
一句话,“骄”真乃是人生中极为大不该的事情。
接着,曾国藩说到他们家族中的一些表现。他说,“吾家子弟,满腔骄傲之气,开口边道人短长,笑人鄙陋,均非好气象。”
古时大德修养之人,大概都是这样严于治家,曾国藩把自己家子弟的坏习惯点了出来。既然是坏习惯,就要改正。
怎么改正,长辈们要做出表率。尤其是曾国藩不在家,担子就落在二弟曾国潢的身上了。曾国藩说,“贤弟欲戒子侄之骄,先须将自己好议人短、好发人覆之习气痛改一番,然后令后辈事事警改。”
这话中,也让人看出他一开始指出的其弟的“骄气”,主要在于“好议人短、好发人覆”。
这是怎么改的关键,也就是长辈的表率作用。接下来咋办呢?
曾国藩继续说道,“欲去骄字,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之后,他又回到弟弟的身上,说,“弟若能谨守星冈公之八字(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又谨记愚兄之去骄去惰,则家中子弟日趋于恭谨而不自觉矣”。
文中“星冈公”者,乃曾国藩的祖父。曾国藩是说,如果记着祖父的八字遗训,还有自己的一些做法,后辈们就会不自觉地提高人生修养。
这封家书中,曾国藩点出问题、阐明观点、罗列表现、教给方法,讲出了“谦谨”的载福之道,此中道理,对我也有极大的启发。
做人,坚守“谦谨”,力戒“骄惰”,肯定没错,我愿这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