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难答的“为什么”

难答的“为什么”

作者: 芸陌么么哒 | 来源:发表于2018-09-27 20:11 被阅读100次
    难答的“为什么”

    【媛日省记】

    近期总有人问我一些个“为什么”,我也常将这些问题反复咀嚼,很想说明白其中的道理。

    但万般理由都似乎打了擦边球,不能触其内胆实质。

    比如,我原本一介数学老师,却喜欢带着孩子们一起玩文字、学古典文学。很多人不解:学好文化课就行了,那些四书五经类的现在又不考,为什么逼着孩子去学?

    我也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回答“我自己喜欢”。

    但仅凭个人喜好,就耗费着孩子们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与考试无关的东西,不傻吗?

    再比如。我曾尝试着写的几篇不咸不淡的现代诗歌,因为前言搭不着后语,让人难解其意,就被许多人质问:你这诗到底想表达什么?想说个什么意思?

    我无言以对。其实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要使用这种将不相干的事物拼凑在一起的写法,让诗的中心思想被弱化?

    被质问了就开始怀疑自己。怕误人子弟,忙作废了孩子们在我瞎指导下写的诗篇,不敢再让他们效仿。

    还有,我已有稳定的工作,有和美的家庭。作为中年人,原本可以享受事业与家庭为自己带来的愉悦感。加上我不重名也不爱利,心气平和淡然,只需好好享受生活就行了。但为什么我偏偏将自己过得如高中生一般?

    每日又是背诵又要默写,定要写文、删改,还给自己制定“百日百篇”计划,学习、工作每天19小时不间断,时间已统筹到了分钟。如此精进苛刻自己,到底想得到什么?

    “缗蛮黄鸟,止于丘隅。”我要“止于”哪里?

    这问题我问过自己千遍,终究答不上来。

    今日读到《诗经》中:“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再回想到《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还有《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突然顿悟。

    《诗经》中多数篇章,均是如此写法。语文老师或许会讲“虚实相间”,我个人认为,这是先空写一笔,渲染出个意境后,再去写实。

    淇澳的菉竹,与斐君子有何干?

    苍苍的蒹葭,与在水一方的伊人又有何干?

    关关叫的雎鸠鸟,与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又有什么联系?

    前景与后情实在逻辑不通。可这些都是千古名篇啊?它们到底美在哪里?凭什么流传下来的?

    原来,它们的美恰在于其“空写”。这样写,一来给读者留下宏大的想象空间,让人不由得预设到空白处的无限种可能性。就如同下棋刚开始不按常理落子的第一步空下,让对手兀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让其去猜测各种可能。

    二来渲染出了一种艺术氛围。如歌曲的前奏、国画的留白、戏子登台前鼓乐的那阵狂欢。

    若非得问出这种写法的实质意义来,很遗憾,没意义!但要是去掉了这部分没意义的空写,诗歌就不那么美妙了。

    我所做的到底有什么意义?如上同理,没任何意义。

    现代人物质惯了,得到多了,非但没让精神充盈起来,反而凡事总要标清楚目的,定要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修习《国学》又不能为考试加分,学她做甚?是文章就得让人能读出个“明明白白我的心”来,否则就不算好文。不为名利还无比精进地再去学习些没用的知识,不脑袋秀逗吗?

    当我们的思维功利惯了,做什么都想找出个做的理由来,不敢无利可图,不舍得将时间用于“没用”的事情上。所以总是画地为牢,思维先于行为。

    对艺术而言,“空写”很重要;于生活而言,有些“没用的”“没意义的”事情更重要。

    高僧问:“你打哪儿来啊?”

    你若回答:“我从某某地来。”高僧可能会对你摆手:“走!走!”

    但若答:“今天真热!”他定会对你刮目相看。

    为什么?唉,你又问“为什么”了!

    “一切法无我”。你若执着于心目中的“有意义”,那说明你迷醉于红尘太深,私心过重了。

    还是那句话,做就是了,别讨论“为什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难答的“为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jy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