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们也想着孩子交给老人带,大了接回身边来,这样孩子工作都没耽误。
直到有一次,几个朋友聚会,一个孩子是老家来的,其他三个孩子是生活在市里自己带的,穿着外表都是其次,仅说话的方式方法,见陌生人的表现,讨论的内容等,我们果断选择了自己带。
最初,每次带孩子出门,很多阿姨会问,婆婆妈妈呢?怎么不帮忙带孩子啊?这样你也上不了班。
曾经也很羡慕别人,孩子有人带,自己安心上班,没有跟社会脱节,孩子也长大了。
直到前几天,跟一位宝妈聊天,我更加坚定了,我的辛苦和付出是值得的。
这位宝妈,她前期做服装设计,做了十几年,小有成绩,因为身体原因,改行做了广告这块,现在也是事业有成,又拿了很多证书。
外人看来,这样的妈妈事业和孩子都没耽误多么令人羡慕。
可她对我说: 她现在很后悔错过了孩子童年的陪伴,孩子小时候都是老人带,上学也都是选择的私立学校,最初就是觉得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和环境。
现在孩子十几岁了,回忆过往,每每后悔没有好好陪伴孩子的童年,加上现在正是青春期,也有很多的烦恼。
本以为事业有成,孩子大了,家庭条件好了,一家就幸福了,其实不完全是这样。
老人带孩子,不自觉的都会用自己的观念教育孩子,并且还很难改变他们的想法。
这几天老人来了,对孩子说的话,做的事,让我意识到幸亏没把孩子交给他们。
孩子不舒服在吃药,由于是中成药,一包有28粒药丸,孩子本身就怕吃药,在我的鼓励下,一次吃两粒一口水,爷爷看到了说:药丸这么小,一口就能吃完了,还这样吃,一边的婆婆还说,赶紧吃。
作为大人的确能做到,也很快,但是他们不知道作为一个六岁多的孩子,还是怕吃药的孩子,能把28粒药吃下去,也是鼓足了勇气的。
他们惯用的成人思维模式,无形中给孩子很多的压力和消极暗示。
我家老二从一二岁就特别喜欢在沙发上各种玩,我们一直都是无视的,因为玩,也是锻炼,只要不危险,就可以。
但是,奶奶看到了以后,就各种提示不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这个动作不可以,那个动作不要做。
他们只想着只要孩子不磕着不碰着就行,甚至坐那不动都可以。
但是,孩子不在大量的运动中试错,她什么时候也不知道哪个动作可以做,哪个动作不可以做。
我朋友家的孩子,小的时候老人带,出门坐车,在家坐沙发,老人怕危险,这也啊让做,那也不让尝试,导致后来很多动作都远远落后于同龄孩子,甚至腿部发育有问题。
后期又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和钱用在恢复上,大人疲惫,孩子遭罪。
我一个邻居,她一直在外做生意,两个孩子从两岁左右都交给了老人带。
她上次跟我说:
现在后悔死了,两个孩子跟她都不亲,跟爸爸更不亲,老大根本不叫爸爸,需要用钱的时候,就一句,没钱了,转点钱。
她说有一次送孩子上学,到了学校门口,人家孩子都跟爸爸妈妈说再见,她儿子直接头也不回的进去了,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没有,看都不看一眼的走了。
她说孩子现在回家就是关上门玩手机,吃饭的时候,喊十遍八遍才出来,全程不说话,吃了继续回屋玩手机。
老人爱孩子毋庸置疑,但是单纯的他们的陪伴是不够的,孩子小时候最需要的还是母爱,其次是父母。
孩子的安全感、性格、 情绪、语言等在3岁左右都是非常关键的。
母爱匮乏造成的影响,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
孩子,尤其三岁之前一定要自己带。自己苦点累点穷点,但孩子的内心是丰盈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