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快速读完一本书《学习的学问》,这本书的作者之前出过的另外两本书,我都读过,也有一些体会。
这次这本书,更加聚焦在学习的全过程,告诉了我们如何才能把握住读书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应该用什么样的观点和态度去面对整个学习过程。
这本书读下来,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三个方法是100个概念、写书和搭建框架。
下面依次写一下这几个方面。
一、关于梳理100个概念
记得冯唐在《成事心法》中提到过,他从麦肯锡学到的快速切入陌生领域的最佳方法也是如此。
通过找出一个行业的100个基本概念,每个概念都去认真记录、反思和总结,用自己的话,写出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关联和案例,每个概念写2000字。
当写完这100个概念后,就积累了100篇文章,20万字。通过这些量的积累,可以完成一个最基本体系的建设,这是快速切入一个领域的绝佳方式。
我自己在文章中也数次提到过这个方法,不过很可惜,自己并没有真正利用起来,无法完全说清楚这个方法的价值到底有多大。
自己之前提到过,比如列出100个选题、写100个问题、寻找100个方法等等,都没有把这项工作做足,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不过,这倒也无妨,自己完全可以从现在开始做,只要持续开始做,也肯定能做好这件事。
从哪里开始呢?
就从自己关心的领域中的基本概念开始做起,然后扩展到问题、选题、逻辑体系等等。
二、关于写书
作者说,写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出版,也不是为了赚钱,更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让自己能通过写出这种方式去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
通过写书,会倒逼自己系统性考虑这个领域内容的前因后果,会从结构、逻辑、案例等各方面来进行详细阐述。
通过写书,是一种比较高效的学习方式,可以系统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
关于写书的方式去构建体系,第一次看到这个说法是在秋叶的阅读课里,他提到可以通过主题阅读,按照自己的逻辑体系去梳理问题,带着问题去进行主题阅读。
通过写书来进行主题阅读,和构建属于自己的体系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为什么呢?
因为通过自问自答,通过主题阅读,可以快速建立起基本的认知框架,可以用不同的人的观点进行相互印证。
通过这种高强度、大密度的学习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去建立起对这个学科的认知,这也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具体如何做呢?
首先,确定自己要学习研究的主题,找出相关书单。
比如我要去学习「行动力」这个主题,那么我就可以通过微信读书、得到、豆瓣等平台去搜集相关书籍。
要特别注意看一下选择的这本书的评分,因为高评分意味着得到了大多数读者的认可,可以更能代表这个主题的研究深度和受欢迎程度。
寻找至少5本书,甚至可以更多一些。
其次,把这些书的目录摘录出来,按照自己的想法和逻辑去组建属于自己的结构。
不同的书的目录内容是不同的,有的比较清晰,有的则属于不太清晰。
这时候最重要的一步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把自己认为需要掌握的内容,列出一个相对清晰的目录大纲。
比如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来构建大的逻辑框架。
什么是行动力?
为什么行动力很重要?
如何训练行动力?
训练行动力的方法误区有哪些?
有没有适用边界?
等等。
通过这样去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逻辑结构,可以最大限度清晰地表达属于自己的结构。
第三,快速写出第一版框架内容。
先集中精力,用最快的速度写出第一版。
为什么要快速呢?
因为一旦慢下来,人就容易陷入完美主义的陷阱,要么开始回头看自己写的内容,觉得不好,然后各种删改;
要么就开始质疑和否定自己当前做的这件事的必要性,最终可能内心被烦躁打败,最终失去了做事情的动力。
因此,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去完成这件事,先不要管任何内容的完善正确与否,第一要务是写完。
最后,写完之后,开始对内容进行沉淀和修改。
此时可以大量读书、积累,给书中的观点进行案例嵌入,修改章节、逻辑、段落、语言等内容。
在整个写作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很多观点和案例,也不可能想到更好更完美的,只能在后期修改完善的过程去弥补。
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慢,一定要足够慢,对每句话、每个段落、每个章节、甚至每个标点符号都要进行推敲。
力求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这才是对自己作品最重要的责任感。
三、关于搭建框架
拥有框架思维,不管对于读书还是写作,都非常重要,也十分必要。
为什么这么说呢?
当进行写作时,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路,没有一个整体框架,那么写出来的东西会杂乱无章,让人抓不住任何重点。
虽然表面上写了一大堆,但是读者看起来会觉得乱七八糟,根本不知道写的是什么。
同样地,对于读书而言,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没有明确框架作为指引,那么读书就会陷入盲目的境地,不利于自我知识体系的积累。
因此,搭建框架十分必要。
对于读书和写作而言,都必须要认真搭建框架,就算不能非常完善地整理出框架,也要有属于自己的基本的框架来填充知识,千万不可陷入无目的的学习状态中。
在AI时代,我们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去快速搭建一个知识体系。
这可以极大地提升我们的读书写作效率,更好完善自己的内容。
四、最后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写的读书获得的三个基本感悟,自己写的内容其实并不太好,一方面是刻意练习比较少,另一方面也是自己练习数量不够。
无论怎样,能去尽最大努力去写出来,并且写完,这本身就值得肯定。
自己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上半年复盘,比如读书笔记和书评,比如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比如借助AI梳理逻辑等等。
总的来说,这一切都是可以帮助自己更快更好成长的内容。
成长没有捷径,该走的路,该吃的苦,一项也不能少。少了哪个都不能快速达到终点和目的地。
这一点一定要切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