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365天/第11天
文/依依思言
漫山遍野的白菊花苏音记得年前还见过的,他不到六十岁,如今看上去却垂垂老矣。
苏音和母亲终于到了奶奶坟头,摆上鲜花和果品,她看着奶奶的遗像,想起奶奶生前百般的疼爱呵护,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不远处,人民也在那里,给他的至亲修葺坟头,许是当时没钱,潦草下葬的吧。苏音抬起头时,看到他正无力地靠在其中一个坟头上,悄悄抹眼泪。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听母亲说,他似乎一夜之间就白了头。
两个孩子从小到大,他都是又当爹又当妈,老婆除了在家做做饭,守守门,似乎干不了任何活。可他从未嫌弃过。好不容易把两个孩子长大拉扯大,却是一个远嫁,一个因为受刺激而变得疯疯癫癫,和他老婆一样。
母亲和苏音走上前去,想安慰下他。他似乎看到了她们,也或许是听到了脚步声。他慢慢抬起头来,眼里一片浑浊,充满了绝望和悲哀。母亲安慰到,“都处理妥当了吧?现在新农村都建好了,你可以搬下去,不用再住那儿的房子了”,他颤抖了一下,用嘶哑的声音说到,“家里什么也没有,搬下去也是空的,还不如暂时先住这儿,好歹还有张床,有口锅,饿不死。”听了这话,苏音心里像被针扎了似的,阵阵疼痛。如今,脱贫力度这么大,怎的还是这般贫困?
下山的路上,母亲告诉她,这些年,人民的老婆一直住院,心脏病,反复发作,经常半夜都能听到救护车过来抢救。政府补贴的那点钱,根本不够给她交住院费,人民一个人挣那点钱也全部交住院费了。儿子也是间歇性精神病发作,经常看到人民为了省钱,一个人徒步五六公里,走到外面医院,给她老婆和儿子送饭。
听了母亲的话,苏音想,就没有好的出路吗?
下山的路,确实比上山好走多了。漫山遍野的白菊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着,似乎在倾听着她们的对话,也似乎在为这样的不幸叹息。
看到人民也下来了,苏音提议和母亲一起去看看他现在的住处。人民没有拒绝,只说了句家里条件差,怕招待不好。苏音安慰着他说,现在最重要的是要保重好身体。
那条路苏音记得,一直通往他家,只是有些陡峭。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地,终于到了他家。以前千疮百孔的房子,还在那里,只是稍微被修葺了。当年的村部祠堂,一百多年过去,早已成了危房。可它还在那里,是人民的落脚之处。
人民说,这里除了每年村部救济的人会上来一趟,其他时候,基本上都是无人光顾,常年与树林里的鸟和动物为邻。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何况他是穷在深山呢?想来也是悲凉。
看着人民满头白发和老态龙钟的面庞,苏音知道,那是他这一生真实的刻画和写照。回来的路上,苏音心情很沉重,她不明白,为什么命运要这样对待一个好人?但她也知道,纵使国家这般重视脱贫,在一些不为人知的角落,依然有像人民这样,仿佛被遗忘的人。
苏音回头看了看远处大大小小的坟头,那里躺着奶奶,也躺着那一对可怜的母子。苏音想起陶渊明的一首《挽歌》,“……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人死了以后又能知晓什么呢,只是身体与高山同在罢了。
活着的人分三六九等,贫富贵贱,死后,都不过一抔黄土。多年以后,化作尘土,一样的宿命。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写作训练第11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