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同学们讨论手机。
关于手机,我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孩子进入高中后,我去要求孩子,效果不好,她直接不理我。孩子高中阶段,我希望孩子不要玩手机,但她说“妈妈,你要我做的,你做到了吗?”
我说你是学生,妈妈上班,她说“妈妈你是双标…”
后面我很好的觉察自己,并记录了一个月,我自己的手机时间,一记录发现,虽然很多时间上课学习,但是我刷微信的时间也很多。
我觉察自己刷微信,有时候发朋友圈需要别人点赞,一是人的本能,需要被看到,与外界互动;二是对应的童年伤害需要爸爸妈妈的鼓励和肯定,与我积极互动链接。极度需要这样的反馈。
另外结合这个互联网时代,很正常。用手机了解世界,获取知识,与人互动。
但因为上瘾模型,我们都要平衡好。
我觉察3点:
1、人无论年龄,其实要面对的问题是一样的,对诱惑如何抗拒,大人小孩都一样。
2、我对孩子有高期待和高要求,其实是伤害孩子,这样会破坏关系,我说的对她也不会听,我自己想先试一试这个离开手机的困难。
3、离开手机,我也可以活的蛮好的。
放下手机我需可以做的事情很多,自己安心做饭,做家务,打扫卫生、自己看书,还可以与孩子老公一起做糕点,打打牌,看看书,唠唠嗑,这样的深度沟通加深了我们的感情。
后来,我慢慢自己建立不把手机带进卧室,起床,睡前不看手机。节约了大量拷打自己意志力的时间,自己不内耗。床上看看书替代玩手机。
也和女儿讨论如何用手机,是工具还是玩具?
整个过程:
先不改变孩子为前提;接纳自己,觉察自己,改变自己
1、对自己玩手机
接纳—觉察-改变
好习惯替代坏习惯
看书替代看手机
2、对女儿看手机
接纳,没有说很多,忍住很长一段时间,2-3个月;
3、孩子没有感觉到我的控制和要求后,逐步信任我,关系很好后,和孩子能够很好的平等对话。
4、中间有反复,但我和孩子爸忍住,会在她情绪好的时候,和她听一听关于理想和人生的好文章,分享我们的读书。
我也有过发脾气,女儿直接关门的情况,很多次我急的睡不好。
但全部走过去了。
目前孩子挺好,她自己管理自己。
她在这个寒假卸载了手机里全部娱乐app,每次网课好好学习,老师会有表扬,我也积极反馈表扬,说管好自己的人真了不起。女儿很好。
我选择相信她,这里面一定有反复和挣扎,但从一个大的维度看,女儿进步太大了。
我也进步大,不再每天盯着她的一举一动,这个阶段学习习惯、环境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她的学习动力。
而学习动力来源于家庭稳定氛围,爸爸妈妈稳定情绪,从心底信任孩子,相信她慢慢调整管理好自己,毕竟最后她还是处理自己内心和行为的关系,补足自己的梦想和现实的距离需要自己,而我们给她一个安全环境去尝试,给她一个温暖接纳的陪伴,她有个良好情绪。接纳自己暂时做不到的,肯定自己做到的。她需要自己去体验和感知。
同时她的学习目标和梦想,需要不断确认。
我很好的体会到孩子需要动力这一点,不给她添阻力,因为关系好,合适时候也会有效督促。但是1-2句为止,不唠叨。
真正的爱是全部接纳,爱的赞美,也要免不了一些争吵,合适的批评,有效的督促。
我对自己目前比较接受,对孩子也比较接受,我有时候管不住自己也会和孩子真实表达,今天很想看一部电影,女儿会说,妈妈你值得拥有,因为你每天学习。
我知道自己有一个发条,一直要求自己,我不想代代遗传下去,在我这个变异,信任孩子,接纳孩子,她不断知道平衡,我也平衡对孩子的爱,懂的去爱她。
而不是控制和伤害。
这个过程培养我对焦虑的耐受力,可以忍住,向内看自己,感谢自己走过来,积累了这个经验,敢于放手后,身心轻松,说到底还是对孩子的信任和对自己的自以为是的一次心灵较量,还好我选择了相信孩子,锻炼自己的耐受力。
和女儿老公做的美食,陪伴孩子其实很开心的过程,如果感觉很累,很气,那我们的爱没有错,是方法错了,敢于面对和刮骨疗伤,面对自己的痛苦和恐惧,改变自己最难的,但这是成长之路和最有效办法。
因为孩子看到你的美好后,她自然期待自己去试一试不一样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