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
《妙法莲花经·譬喻品》曰:“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
九岁的悉达多,随侍父王到田野去参加春耕的盛会,见那牛犁过处,小鸟们紧随在后,争啄田珑间翻出新土里的小虫,而更巨大的鸟,又已经对小鸟们虎视眈眈。太子亲见这种情景,内心充满了怜悯,独自坐在树荫下陷入了沉思,他思考着一切众生的生死,他痛苦地感慨:众生多么可怜!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宋·无名氏《赤日炎炎把扇摇》
来自农村,知道农人的辛苦,又深知农人最怕一事,那就是生病住院。普通的病症还好,一旦遇到癌,那真是塌了天,只能等着生命慢慢消耗,走向终结。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清·郑板桥《墨竹图题诗》
希望众生离苦得乐,离苦得乐不是说逃避痛苦,掩饰真我,扮演一个积极乐观、阳光向上的假人,然后就能够拥抱快乐。恰恰相反,离苦得乐要求一个人先去拥抱痛苦,而不是躲避。知道痛苦的必然,才能接受不那么强大,不那么英勇,也不那么完美的自我。该舍弃的舍弃,该放下的放下。
网友评论